直播拆“盲盒”
民警揭秘三类高发涉老骗局
直播拆“盲盒”
民警揭秘三类高发涉老骗局
见习记者 熊方嘉
此次“反诈宣传面对面”直播中,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玉泉派出所民警刘献国走进直播间,以“拆盲盒”的创新形式,结合近期发生在杭州的三起真实案例,深度剖析针对老年群体的诈骗手段。直播中,快递盒、玫瑰花、假金条三个道具,分别对应冒充客服、情感交友、虚假投资三类骗局,刘献国通过还原案例细节,给出防范建议,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传播网络,助力老年群体守住养老“钱袋子”。
冒充网购平台“客服”
转走老人10万元积蓄
今年8月,62岁的王阿姨收到一条内容为“你的包裹到了,给你放哪里?”的陌生短信,末尾附着一个11位的个人手机号。王阿姨近期确有网购,便未起疑心回拨了电话。
对方自称“抖音官方客服”,告知王阿姨其账号开通了直播会员服务,每月将自动扣费800元。王阿姨顿时慌了神。对方表示可能是系统误操作,可以协助取消,并指导她先关闭抖音的免密支付功能。这一操作让王阿姨对“客服”身份深信不疑。
随后,对方以“提交后台申请”为由,诱导王阿姨在手机浏览器中搜索并下载“财圈助手”和“闪云会”两个APP。下载后,在进行视频通话“远程协助”时,王阿姨的手机突然黑屏失灵。当对方开始询问其名下股票、期货账户的资金情况时,王阿姨才警觉挂断。重启手机后,发现银行卡内10万余元积蓄已被分5笔转走。
民警提示:官方客服不用私人手机号,抖音等正规平台均有官方渠道,私人号码自称客服必是诈骗;陌生APP绝不下载,非法软件多含恶意程序,正规应用仅能在官方应用商店获取;涉资金询问必警惕,遇手机异常立即断联,查询账户无误后再操作。
“黄昏恋”藏陷阱
6.2万元购物卡打水漂
今年7月,60岁的独居老人刘大叔在某交友软件上结识了一位自称在某保密单位工作的“张女士”。对方言辞体贴,每日关怀备至,迅速赢得了刘大叔的信任。
交往约一周后,“张女士”以原软件不便为由,要求刘大叔卸载交友软件,转而下载使用“丝瓜”APP进行联络。转移平台后,“张女士”开始分享其“内部投资渠道”的高收益截图,并提供一个测试账号供刘大叔查看,宣称“年化收益30%”。
在对方诱导下,刘大叔相信了用大润发购物卡充值投资更“安全”的说法,多次前往超市购买1000元面值的购物卡,并将卡号和密码拍照发给对方。直至家人发现其异常行为时,刘大叔累计购买62张购物卡,而此时“张女士”已失联。
民警提示:老年交友需警惕三类情况:要求脱离正规平台必是陷阱,陌生APP无维权保障,切断与正规平台联系即是诈骗信号;“保密单位”“内部渠道”多是谎言,此类说辞为掩盖身份漏洞,利用老年人信任降低警惕;索要购物卡密等于骗钱,购物卡不记名不挂失,泄露卡密即意味着资金无法追回。
参加免费荐股活动
60万元投资血本无归
今年7月,70岁的王伯伯接到自称“专业股票指导团队”的电话,受邀加入免费荐股活动。在对方引导下,他下载了“财客来”APP,并缴纳688元“公益服务费”成为会员。
随后,专属“助教”发来链接,指导他安装了仿冒的“万联证券”APP。王伯伯小额试水1万元购买推荐股票,成功盈利并提现近1.2万元,由此建立起对平台的信任。此后,他陆续追加投资16万元。
8月中旬,平台提示因持仓不足需追加注资50万元,否则将强制平仓。王伯伯在“客服”指引下,分三笔向“林世传”“王长金”等个人账户先后转账共44万元。即便接到杭州市反诈中心的预警电话,他因之前小额提现成功而心存侥幸,未如实配合,最终导致平台无法登录,60万余元血本无归。
民警提示:此类骗局需牢记两个“绝对”:一是绝对警惕私人账户转账,正规投资资金走第三方存管,私人账户必是“洗钱账户”;二是绝对相信反诈中心提醒,96110来电是精准预警,切勿因小额提现假象忽视风险。同时,正规金融APP仅能在官方应用商店下载,陌生链接安装的“平台”全是骗局。
这三类高发涉老骗局,清晰揭示了诈骗分子利用老年人信任、情感与投资需求实施犯罪的共同套路。警方再次提醒,守住养老钱的关键,在于筑牢“不轻信、不转账”的心理防线。同时,呼吁社会与家庭共同参与,提升老年人防范意识,让骗局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