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老省心”综合体 铺普惠幸福路
——专访台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继明
建“老省心”综合体 铺普惠幸福路
——专访台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继明
本报记者 乐美真
打开“民政通”小程序,完成个人信息注册,点击页面,领取养老服务消费券……近日,在台州市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将政策温暖精准送达中度以上失能老人群体。
这项惠民政策的高效落地,是台州市破解养老难题,推进服务从“有”到“优”的一个缩影。面对全市162万老年人,传统分散式、碎片化的养老服务供给,难以满足日渐增长、日益多元的养老需求,台州如何将普惠养老“蓝图”一步步转化为现实图景?近日,记者专访了台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继明。
记者:在台州,“老省心”综合体开启了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为何要下大力气推进这项工作?
张继明:2019年,我们在临海率先试点社区一站式集成养老服务,打造全市首个养老服务综合体,提供全托业务和居家上门服务;后又制定《台州市“老省心”综合体建设和运营规范》,推动试点成果向标准化、制度化升级。
自2022年起,该项目被列入政府民生实事。“老省心”综合体占地面积一般不低于300平方米,较大的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通过科学规划、资源整合,在城乡社区(村)层面,实现物理空间集约化、服务功能集成化,打造一站式、多功能的养老服务“旗舰店”:从助餐、日间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到政策咨询、紧急救助,以及适老化产品体验等。
如今,各地“老省心”综合体正在重塑基层养老服务的格局,成为资源整合的平台、供需对接的枢纽和服务标准的标杆,有效盘活各类为老服务资源,让优质养老服务触手可及。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98个“老省心”综合体。
记者:今年台州市启动普惠养老服务改革,这项工作进展如何?
张继明:当前,养老机构“低小散”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今年3月,三门县列入全省普惠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通过细化三条路径、实施四大工程、建立三项保障,对“低小散”养老机构统一改造、监管与评价,有效破解机构养老难题。
一是提升“硬实力”。通过改造提升原有敬老院、闲置中小学校舍等资源,集中建设普惠支持型养老机构,让更多老人住得上、住得起。同时,对运营的普惠支持型养老机构,给予租金减免、信贷支持等扶持措施,机构用电、用水、燃气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让养老机构降成本、有支持。
二是增强“软实力”。人才是养老服务工作的第一资源,我们以政策协同发力,厚植人才培养“沃土”。比如,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入职养老服务机构从事养老护理、专业技术工作的给予入职奖补;对符合补助条件的养老护理员,给予每人每月200元-500元的特殊岗位津贴,不断提升职业吸引力,让养老人才既能引进来,还能留下来。
三是实现“软硬融合”。各地可根据养老机构服务跟踪评价和“一床一码”管理等情况,对机构运营和护理员服务给予差异化奖补,支持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支持有条件的普惠支持型养老机构升级为医养结合机构、智慧养老院,建设康养联合体、认知症照护专区等,推动科技赋能养老服务。
记者:养老服务“爱心卡”推广应用和养老服务促消费是目前全省养老工作的两大重点。台州市有哪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谋划?
张继明:当前,养老服务“爱心卡”推广和养老服务促消费工作如火如荼,涌动出强劲的银发消费新活力。这是一场民生温度与市场活力的“双向奔赴”,也是一幅夕阳红遇见市场蓝的时代画卷。
去年7月,全省养老服务“爱心卡”现场会召开后,我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将养老服务“爱心卡”工作列入党建统领多方协同助力“浙里康养”重点工作,推动惠民之举在全市落地见效。目前,全市“爱心卡”服务对象已达39.7万人,订单总额超1012万元。
今年9月,我们在台州市民广场启动“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暨“银龄花开·乐购台州”生活集市“三进”活动,面向全体老人,送上暖心康养“大礼包”。一方面,推动为老服务与活动进社区、进商超、进街区,精准对接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全面推广“爱心卡”混合支付模式,推出更多“折上折”等优惠举措,让优惠可感、服务可达、幸福可及。
接下来,我市各地将陆续举办专属银龄主题活动至年底前,让普惠养老的幸福图景在台州持续铺展。
人物名片
张继明 中共党员,现任台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