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七夕的祝福……
@张阿泉:
1988年,我23岁,当时在杭州一家运输公司当货车司机,经街坊介绍跟桂英相亲。见了两三回,我好不容易托朋友弄到两张电影票。七夕前一天约她去,我提早到了电影院。结果她来了,身后跟着三个妹妹一个弟弟。我急了:“这么多人哪能进?” 她说:“检票的师傅我认识,我跟他说。” 最后真进去了,孩子们在中间,我和她靠后排。电影演啥早忘了,就记得黑暗里她递来颗水果糖,是她赶集绕路买的,那甜味记到现在。
那时候粗布衣裳的针脚、没说出口的惦记,都是心意。现在跟孩子说:“那时车马很慢,书信很长,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我和你妈这辈子就看过那一场电影,可就这一场,够我想一辈子。”
桂英,感谢你陪我走过这么多年,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日子没有捷径,但你是我最稳的依靠。你腿不好,我就做你稳稳的扶手,扶你慢慢走。未来的日子,希望咱们都健康、舒心,一辈子都这样牵着走,我永远陪着你。
@杨礼渊:
我今年已经92岁了,最近和老伴一起参加了杭州市第三社会福利院举办的七夕活动,让我想起了我们的相识、相恋。我是经战友介绍,认识了作为军医的小柴。
我们两人一见钟情,交往两三年后便向组织递交了结婚申请。结婚后,我们两人之间最大的难题就是两地分隔,我当时在苏北参军,她则在临安的军区医院工作。
每年七夕节都见不到面,长达10年的时间里,只能通过书信联系,我最盼望的就是休假,但每年也就只能见上两次。那时候也不觉得苦,只觉得时间太慢,每次见面前,一晚上都激动地难以入眠。
珍贵的感情都是来之不易的,要珍惜、感恩,感谢老伴几十年来的支持。虽然我们和年轻一代在观念上存在一些代沟,但我们也想告诉年轻人,婚姻作为人生大事,始终需要慎重对待。发生争吵时,切莫意气用事,唯有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关系才能历久弥新,走向长久。
@周美娟:
我今年73岁,跟老董一起过了这么多次七夕,我印象最深的是20多岁时的那次七夕。那年纺织厂里赶活,七夕也得加班,一天下来腿都软了。傍晚的时候,看见他站在车间门口,手里端着碗绿豆汤,说知道我加班,特意多放了糖。他就站在门口等我,还拿了几个苹果给我。后来才知道,他本来是早班,特意跟同事调了班,提前去食堂排队打汤,还绕去市场换了苹果,就为赶在我歇工前送来。
那时候只觉得心里甜,没多想。后来过日子才懂,他的心意不是啥大事,就是记着我饿不饿、累不累。就算当时有啥不舒坦,想想他这么惦记,也都不算啥了。
老董,谢谢你把我放在心上这么多年,这是我最珍贵的幸福。生活没有华丽辞藻,但你是我最温暖的依靠。
你有关节炎,我就天天给你焐脚、熬汤、添衣保暖。愿你少些疼痛、多些舒心,一直健康、平安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投稿方式 /
浙江老年报“祝福”版面火热征集中。您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投稿:一是扫二维码,关注本报微信公众号留言;二是在工作时间拨打电话0571-85310151、85310830,联系人缪老师、林老师;三是发邮件:zjlnbx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