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内死亡率可高达50%
5厘米小切口“拆弹”救命
本报讯(通讯员 陈春阳 童小仙)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大二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孔敏坚医生团队,在心脑血管病院区(博奥院区)成功为一名86岁主动脉A型夹层患者实施微创小切口心脏大血管手术。这是浙大二院完成的首例针对高龄A型夹层患者的微创小切口心脏手术。
“就像人体内藏着颗定时炸弹。”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孔敏坚这样形容主动脉A型夹层的凶险。这种心血管急症发作时,主动脉内膜撕裂如同拉链崩开,48小时内死亡率可高达50%,而且48小时内每过一小时,死亡率就会增加1%。而当这颗“炸弹”藏在86岁高龄的身体里,救治难度更是呈几何级攀升。
86岁的何老爷子被送到浙大二院心脑血管病院区(博奥院区)时,外院检查已经提示主动脉A型夹层可能,但老人一听说要开胸手术就摇起了头。“胸骨劈开一尺长的口子,我这把老骨头怕是熬不过去。”这话道出了许多高龄患者的恐惧。更棘手的是,老人多年的高血压病史,让本就脆弱的血管如同风化的老水管,任何剧烈操作都可能引发致命破裂。
团队充分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比对手术方案。孔敏坚提出,将微创理念引入A型夹层治疗,如同“在钢丝上搭建生命之桥”——通过胸骨旁肋间小切口路径配合腔内修复手段,以期减少创伤、加快恢复。
患者及家属同意了手术方案。通过外周体外循环建立、微创切口入路及局部精细暴露,避免传统纵劈胸骨对神经与呼吸系统的干扰……医生透过仅能容纳两指的切口,在跳动的心脏旁成功用人工血管替换病变主动脉段,经历了4个小时手术,患者于凌晨转入ICU继续治疗。
孔敏坚介绍,对A型夹层患者运用微创小切口开胸手术,微创化优势明显:避免纵劈胸骨,减少术后疼痛与神经损伤,有助于肺功能保护和快速康复。同时技术可行性强,在设备与团队配合成熟的基础上,小切口下亦可完成主动脉根部与弓部的高难度重建。
胸骨旁肋间小切口杂交手术为A型主动脉夹层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是实现“从传统手术到精准微创”的重要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