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布机
当年,我爷爷奶奶、大伯家和我家在一起生活。一大家子十几口人,穿衣服费布料,全靠我奶奶和我母亲纺线织布,手工缝制。每次织布,母亲都得向村里乡亲借织布机。为了解决织布机难题,爷爷砍倒了门前那棵粗壮的洋槐树,小姑父用那棵大槐树做成了一台织布机。这是一台全手动、纯木料制作的织布机器。
在那个年代,冬天农闲时,母亲便会纺线织布。晚饭后,母亲点起煤油灯,把纺线车放在炕头上,将弹好的棉花用手搓成如麻花一般粗细的长条,整齐地摆放在一个小小的箩筐里。母亲右手摇动纺线车把手,纺线车便会飞快地旋转起来,左手拿起棉花条,轻轻地捻出一丝线头,在转动的轴头伸出的杆上一绕,然后慢慢往后拉线头,一条细细的棉线便缠绕在滚筒上。
母亲的上衣不知道穿了多少年,已经有几处裂开了口子,裤子的屁股和膝盖处也有补丁。我看着非常别扭,便问道:“咱家有那么多你织好的布,你咋不做身新衣服穿呢?”母亲笑着说:“夏天热,旧衣服穿着凉快。”我说:“留着新布干啥,能生崽子吗?”母亲又笑了,说:“布不能生崽子,却能生钱。你和姐姐下学期的学费、家里的花销都指望它呢。”
后来,家里的经济状况一天天好转。我们不再穿母亲手工缝制的粗布衣服,都买漂亮的的确良、涤卡成衣穿了,但母亲还是坚持纺线织布。等到我在城里工作后,依然喜欢在床上铺母亲织的粗布床单,它透气吸汗,睡在上面很舒服。
后来,母亲再无力纺线织布了,就让大姐把织布机搬到十里外她的家里去。这样,大姐就继承了母亲的手艺,在空闲时纺线织布。
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