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关注

王风:隐蔽战线上的“王老板”

  王风:

  隐蔽战线上的“王老板”

  本报记者 包勇

  盐埠头19号,是千年古镇义乌市佛堂镇一条支巷中的一间商铺,相比主街的店铺有些冷清,但这里曾见证了一位“王老板”的传奇故事。

  “王老板”本名叫王风,解放初期,在公开党员身份后,曾有人要花三百大洋买他的脑袋。可王风却说:“革命了,就不怕死。”

  2025年6月30日,他刚刚过完104岁生日,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依然清晰记得当年打击日军和秘密潜伏的经历。

  隐蔽战线 一纸情报胜万兵

  1942年5月,日军攻陷义乌。

  “他们从永康翻山到的义乌,刚到赤岸乡,看到那种小房子,就一个一个地炸。”年轻的王风目睹日军烧杀抢掠,内心燃起怒火。

  一次,王风挑着两大袋油菜籽到镇上卖。因反对恶霸冯耀奎使用日伪钱币强买强卖,王风抄起扁担朝冯耀奎打去。围观人群中,有一人将帽檐压得很低,看到王风的果敢与胆识,十分赞赏,此人便是中共永(康)武(义)特派员朱恒卿。

  1944年10月,这是王风记了一辈子的日子。经过一段时间的革命工作和考验,组织决定发展王风入党,成为中共义乌义南区地下党抗日联络交通员。“我庄严宣誓,成为一名秘密的中共党员。”回忆起入党那一刻,王风依然心潮澎湃。

  没多久,王风接到任务——隐蔽在山坡上,侦察佛堂到赤岸公路上每天来往的日军车辆,了解敌人兵力和行进规律。“摸清楚后,把信息传递出去。后来,国共两党战士联手作战,在这条运输线上埋地雷,把日军的车队给炸了。”王风说,自己一直在隐蔽战线上抗日,直到最后的胜利。

  白天当老板 晚上化身宣传员

  “老板,上次托您买的书,买到了吗?”“买着了,我去里屋给您拿,看书好啊,我跟你说,现在外面有很多进步书籍呢。”过了午饭时间,王老板的文具店渐渐热闹起来,不少金华师范学校(今金华职业技术大学)的学生来到店里挑选文具。对于那些思想积极进步的学生,王老板总会有意无意地和他们聊上几句政治话题。

  原来,抗战胜利以后,未暴露身份的王风被上级赋予重任,继续潜伏,组织交给他三大任务:一是“钻”进金华师范学校,发展中共党员;二是加强政治宣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革命工作;三是查清以佛堂为中心的特务组织。

  “我们想到一个办法,开家文具店跟金华师范学校的学生接触,秘密发展共产党员。”王风说,通过文具店与学生接触,显得顺理成章,不容易被怀疑。就这样,发展了28名地下党员。

  白天当老板,晚上化身宣传员。王风在义乌南区为革命事业奔波,趁着夜色用毛笔在墙头书写“耕者有其田”标语,用剪刀为贫农剪出象征翻身的“斗地主”窗花。“年少时用剪纸贴补家用,革命工作时,通过这一方式宣传我党的宗旨,就是要让劳动人民翻身做主。”王风说,当年剪纸上的景象,如今早已实现。

  红纸会褪色 信仰永远鲜亮

  在老年大学,他教银发学员剪“寿桃纹”,笑言“剪掉皱纹,剪出童心”;在中小学校,他带孩子们剪蝴蝶,讲述“对称美”中的数学智慧;在乡村文化站,他示范将农药包装纸变废为宝……1982年离休后,王风常说,党员的身份和剪纸的技艺,都是要带到生命最后一刻的。2024年,103岁的他仍坚持每周到婺城区文化馆授课。颤抖的手已握不稳剪刀,便口述技法让徒弟代剪,笑称:“我的心还能指挥剪刀跳舞。”

  最让王风感到自豪的有两件事。2008年,他与女儿王爱民合作完成奥运主题剪纸《五福迎奥》,将体育健儿与祥云纹巧妙结合,被国家体育博物馆收藏;2017年,在他的积极呼吁下,金华剪纸成功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在授牌仪式上剪出巨幅《婺江长卷》,再现双龙洞、八咏楼等金华胜景,引得满堂喝彩。

  当记者提出想看看王风年轻时的照片时,王风却说,地下斗争是非常残酷的,为了更好地隐蔽,工作期间,他没有拍过一张照片。

  “剪刀有两刃,一刃剪去私心杂念,一刃刻下为民初心。”王风说,红纸会褪色,共产党人的信仰永远鲜亮。

  |青年说|

  从潜伏隐蔽战线到103岁口述授课,王老用生命诠释信仰和使命的真谛。那双颤抖的手再难剪出的《婺江长卷》,恰是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绘制的壮美山河。如今,这把穿越百年的“精神剪刀”已经递到我们手中,让我们向老一辈学习,剪去浮躁虚妄,剪出民心所向。

  金华市婺城区委组织部 陈欣欣


浙江老年报 关注 a0002 王风:隐蔽战线上的“王老板” 2025-08-19 浙江老年报2025-08-1900008;浙江老年报2025-08-1900012;浙江老年报2025-08-1900009;浙江老年报2025-08-1900013;浙江老年报2025-08-1900011;浙江老年报2025-08-1900015 2 2025年08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