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9版:健康

热会热出水肿 冷会冷成中暑

高温天里,医生忙着救治也忙着科普

  本报讯(通讯员 王蕊 江晨)近日,浙大一院庆春院区急诊科徐佳副主任医师接诊了年轻人名叫余帅(化名)。他面色苍白、时不时感到恶心,最引人注意的是高高肿起的额头。原来,酷爱钓鱼的余帅,周末在正午近40℃的高温里,没戴帽子在河边蹲了将近3个小时。等发现皮肤被晒得又红又紧时,再一摸光秃秃的脑袋,前额肿得像“南极仙翁”。同时,他还觉得头晕和恶心,右脚开始出现抽痛性疼痛。

  “这是‘热水肿’,再钓下去,说不定会发生热晕厥甚至热射病。”徐佳说。

  专家解释,人们常说的“中暑”包括热疹、热水肿、热痉挛、热晕厥、热衰竭和热射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热射病相当“狡猾”,不光暴晒容易“中招”,在不透气的小空间里待久了,也可能被它盯上。

  庆春院区急诊科主任陆远强主任医师表示,出现热射病一定要及时就医,及时有效降温。当出现脏器功能衰竭时,一定要送往综合实力较强的医院,因为救治热射病就是在与死神拼速度。

  陆远强强调,中暑并非只在热环境中发生,从冷环境进入热环境会发生冷中暑,轻则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腹痛腹泻等症状;重则出现心脑血管意外。如果发现严重中暑乃至热射病,从现场开始就展开急救,遵守“边降温边转运”原则,当降温与转运存在冲突时,应做到“降温第一,转运第二”。

  大家请牢记这“六字诀”。

  脱:立即脱离高温、高湿环境,尽快脱去患者衣物以利散热,赶紧送到阴凉处。

  泡:降温最好方式是冰水(0℃)或冷水(10-20℃)浸泡。如果现场没有条件,可以用凉水喷洒,同时配合持续扇风,促进蒸发降温,或是给患者头戴冰帽、头枕冰枕,用纱布包裹冰袋置于颈部、腹股沟、腋下等部位,进行有效降温。

  测:快速准确测量核心体温。最准确的测量方法是使用直肠温度计(肛温),也可使用耳温枪代替。

  补:可以小口吞服淡盐水、电解质水。

  通:如果患者发生昏迷,应将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

  静:如果患者反复或持续出现抽搐、躁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早用药物镇定镇痛,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浙江老年报 健康 a0009 热会热出水肿 冷会冷成中暑 2025-08-15 浙江老年报2025-08-1500006 2 2025年08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