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5版:新闻

不能让无障碍变成“有障碍”

浙江探索无障碍环境建设从“有没有”到“好不好”

  本报讯(许南涛 记者 孙磊)“当前,不少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在实际使用中却是‘有障碍’。”近日,在杭州临平玉架山考古博物馆举办的一场重量级无障碍研讨会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吕世明提到了这一“怪象”。

  他到国内各地调研时发现:商场的无障碍卫生间内扶杆布局混乱,令肢障者无法顺利使用设施;新建地铁站的无障碍电梯出口,与人行道形成突兀台阶;绵延的盲道常被截断、侵占,店面前的无障碍坡道末端,赫然横着几级台阶……这些“无障碍”设施沦为摆设,甚至制造新的障碍。

  “其实,无障碍不用花大钱,关键是用心。”吕世明表示,一个全龄友好社会的无障碍环境,“便捷”渗透在每一个细节:展柜高度刚好适合孩童仰望,老人平视不必踮脚或者弯腰,通道宽度足够轮椅与婴儿车从容交汇,灯光温柔不刺眼……他认为,特别是在公共服务设施的文明窗口博物馆中,应推动无障碍环境从“特殊照顾”回归到“本该如此”的寻常。

  “本该如此”应该是怎样的寻常呢?记者走访发现:在杭州,滨江区“AI会说话的卫生间”开门即有语音导航贴心指引,听障游客到西湖景区扫码即可获取手语解说;在宁波,盲人阅览室(角)成为县、市级图书馆的必备设施;在丽水,495个公交站台实施“一点一方案”改造,即便是空间受限的车站也采用了椅子移位、盲道铺装、新增等候标识的方式,确保无障碍通道符合标准要求。

  吕世明认为,面对我国8500多万残疾人及3.1亿老龄人口的迫切需求,浙江的实践为全国无障碍环境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跨越提供了鲜活样本。


浙江老年报 新闻 a0005 不能让无障碍变成“有障碍” 2025-08-15 浙江老年报2025-08-1500010 2 2025年08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