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孔银辉映初心 红色薪火润少年
衢州市“五老”宣讲团书写传承新章
南孔银辉映初心 红色薪火润少年
衢州市“五老”宣讲团书写传承新章
杨佳奇 通讯员 邱妍文
“日军飞机在衢州城上空投放带菌跳蚤及物品,导致鼠疫流行……”八月的衢州,伴着阵阵蝉鸣,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陈列馆的青砖墙前,69岁的“南孔银辉”志愿者汪建正在为小游客们讲解1940年至1944年间日军对衢州实施细菌战的历史。
这是衢州市“南孔银辉红讲师”品牌建设中再寻常不过的一幕。今年以来,衢州市关工委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红色文化、南孔文化、非遗文化等本土资源,围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重要节点,精心打造“南孔银辉红讲师”工作品牌,“五老”宣讲从“单向灌输”到“双向共鸣”,让红色基因在薪火相传中照亮万千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一县一品 织就宣讲网
7月31日,在常山县北门南孔书屋的“宋韵文化小课堂”上,10余名孩子与银龄导师齐聚一堂。县宋韵文化工作室牵头人王春国生动讲述常山县与“宋诗之河”的文化渊源,小学员们与王老师互动问答,共学宋诗宋礼。
这样的场景,正是衢州市“南孔银辉红讲师”品牌全域协同联动的生动缩影,衢州市关工委牵头联动教育、文旅等部门及涉老组织,重点培育“五老”骨干、“8090”宣讲员、“红色小讲解员”三支队伍,构建起“老中青少”梯队化宣讲体系。龙游县“瀫苗同行·假日学校”成为特色课堂,江山市“银雁助教助学团”让退休教师余热生辉,开化县“钱江源红讲师”团队,筑牢青少年思想道德根基……各县区立足文化禀赋,打造出“一县一品”的宣讲风景线。
为让银辉深入基层角落,衢州建立了市县联动的“银领党课”资源库,140余门精品课程库随时待命。通过“点单+派单”模式,宣讲如活水源源不断输送。龙游县“青松连”工作室的专业“五老”开展法治教育,江山市“悦心理”工作室聚焦心灵呵护……衢州还通过购买专业服务、在社工组织中嵌入“五老”工作室等创新方式,让思想引导与心理辅导精准滴灌青少年心田。
移动课堂 书香飘万家
柯城区新新街道后贻村农家书屋内,飘着茉莉花茶的香气。76岁的退休校长吴向真戴着老花镜,正和10多个孩子围坐在一起看书阅读,时不时探讨问题。
这是柯城区“银领伴读”活动的一个缩影——老校长们把农家书屋变成“移动课堂”,用“拉家常”的方式讲文化、说道理,让经典从书本“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
衢州的宣讲阵地从来不是固定的。在衢州鹿鸣研学园,老战士叶美银等红色研学导师亲述战斗经历;市老科协“五老”讲师走进中小学校园、家门口青少年宫等阵地,讲授特色党课和抗战历史……200余场特色党课、历史讲座,让红色精神在多样化的课堂中真正“活”了起来。此外,衢州各级关工委还将“五老”宣讲融入假日学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儿童之家、老年学校等基层阵地,打造“家门口”的特色宣讲点,让红色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
情感共鸣 打造金名片
从“杜立特行动与衢州抗战”到“大南门城墙的弹痕”,从南孔文化的“礼乐传家”到非遗技艺的“匠心守艺”,衢州围绕“南孔银辉红讲师”品牌定位,梳理开发了35门精品课程,每一门课程带着衢州的印记和温度。“南孔银辉”祖辈教育导师团推出的11门隔代教养课程更是大受欢迎,“不仅学会了带娃新方法,更体会到言传身教、传承好家风的分量。”陈爷爷的感言,道出了在场许多老同志的心声。
形式创新更让宣讲有了“青春感”。市关工委在细菌战衢州陈列馆推出沉浸式情景宣讲,组建由40名少先队员为主力的“小小讲解员”示范团,与“五老”宣讲团搭档,“老少同声”为游客讲解侵华日军衢州细菌战的历史和衢州的红色记忆,让历史传承在代际间回响。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宣讲团更是分类施策:给留守儿童讲述“抗日小英雄李爱民”的英勇事迹,给高中生开展爱国主义讲座,让红色精神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看着孩子们围在老同志身边,眼睛里闪着光,我就知道这事儿值了!”衢州市关工委负责人感慨,“南孔银辉红讲师”品牌不仅让“五老”的优势充分发挥,更让红色文化、南孔文化在代际传承中焕发新生。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五老”宣讲团已开展宣讲活动800余场次,覆盖干部群众及青少年逾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