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可爱的人
望着奶奶坐在藤椅上晒暖的模样,92岁的她脊背依然挺直,眼里那束穿越七十余载风霜的光,依旧亮得像雪地里的星。
奶奶的床头柜里,锁着本牛皮封面的相册,边角磨得发亮。她总说“这是比命还重的东西”。翻开泛黄的纸页,一张黑白照片格外醒目:二十岁出头的奶奶裹着臃肿的棉袄,脸上沾着雪粒和泥痕,和十几个年轻战士挤在雪地里,身后是茫茫雪原。她的眼睛里透着股不服输的劲儿。照片背面,是爷爷当年用铅笔写的字:“汉城以北,与战友共勉。”
每次看到这行字,奶奶的话就多了。她说那会儿的冬天比现在冷十倍,洞窟里的冰水滴在棉裤上,转眼就结成冰碴子,头顶的炮弹像催命符,整夜整夜炸得人没法合眼。有次照明弹突然划破夜空,惨白的光把雪地照得像白昼,她看见战友们互相搂着取暖,冻裂的嘴唇还在哼《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奶奶回忆道:“那声音颤巍巍的,却比炮声还响亮”。
说到牺牲的战友,奶奶总会停半晌,抹抹眼角的泪。“好多娃娃才十六七岁啊,前一晚还跟我抢炒面吃,第二天就没了……”她的声音轻得像叹息,却重重砸在我心上。她总会轻轻唱起那首刻进骨血的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调子早已不那么准了,却听得人鼻子发酸。
在我心里,她永远是那束不灭的火炬,把军人的坚韧刻进了生命的年轮。今天,当和平的阳光洒满窗棂,望着奶奶鬓角密密的银丝,我心头一震,忽然懂了:所谓“最可爱的人”,不只是历史课本里的英雄,更是像奶奶这样,把战火里的勇气化作岁月里的从容,用一生诠释“忠诚”二字的普通人。
邱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