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关注

文章导航

王国光:

在裤腿上记录英雄信息

  王国光

  女,中共党员,1933年7月出生,山东人,1948年参军,1949年解放青岛战役中,她以战地护士身份直面生死考验。1989年7月离休。

  本报记者 包勇 通讯员 陈晓兰

  7月的台风天,乌云密布,天气有些闷热,似乎在等一场倾盆大雨。

  92周岁的王国光坐在客厅里,用毛巾轻轻擦拭着一枚枚革命纪念章,这是她在午后最喜欢做的两件事情之一,还有一件事是翻看老照片。也许,岁月的霜华染白了她的双鬓,却从未磨灭她对革命的热忱。

  一夜送走十八位战友

  翻开相册,一张泛黄的参军旧照定格历史瞬间:少女身着粗布军装,稚嫩脸庞上透着坚毅。王国光凝视泛黄页面上晕染的斑驳痕迹,仿佛透过时光隧道,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1948年,年仅15岁的王国光告别家乡山东的麦田,怀着对革命的无限憧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革命的滚滚洪流中。

  “你这么小,当卫生兵抬担架,不怕吗?”一群小战士围着“小不点”王国光打趣道。“不要紧的,我这个人胆子很大。”王国光不服输地说道。

  1949年5月,解放青岛的战役打响。刚调入野战医疗队的王国光,迎来人生最严峻的考验。战场上,刺鼻火药味与血腥气交织在一起。

  “我们刚刚到那里去,还没来得及吃饭,伤员就来了。”说到这,王国光忍不住用双手抹了抹眼角,“这一个晚上,我送走十八位战友。”

  面对担架上血肉模糊的伤员,王国光强忍泪水,在老护士的指导下,用颤抖的双手练习止血带捆扎、骨折固定和伤口清创。战地日记里写道:“每包扎好一个伤口,就仿佛听见战友们又向胜利迈进了一步。”

  在裤腿上记录烈士信息

  随着战况越来越激烈,敌军炮火如狂风骤雨般疯狂封锁我军补给,前线血库告急。王国光没有丝毫犹豫,卷起衣袖,坚定地说:“抽我的血,我是O型血!战士们在流血,我的血就是他们的子弹。”

  战争是残酷的,伤员越来越多。作为医疗队一员,目睹战友们在眼前一个个牺牲,王国光心中锥心刺骨地痛。

  “他们不能成为无名英雄,我应该给他们记下来。”王国光忍住内心悲痛,在牺牲战友的帽子、衣领、衬襟上,寻找他们的名字。

  “张永福,胶东独立团二连,老家有个刚满月的女儿”……战场上缺少纸张,又为避免信息遗失,王国光干脆用小钢笔在裤腿上记录烈士信息。这份用鲜血守护的名单,后来成为无数家庭寻亲的珍贵线索。

  胜利的曙光终于冲破黑暗,那枚沉甸甸的三等功奖章上,凝结着17岁少女对生命最庄重的承诺,更是她一身正气的永恒铭刻。

  “我比他们幸运太多了。”王国光每每提及那段岁月,泪水总是忍不住在眼眶中打转,话语中满是对战友的缅怀与对生命的敬畏。

  “把人民放在心头”

  一束阳光穿透乌云,王国光家的客厅顿时亮了起来,墙上挂满家人照片,整个客厅弥漫着温馨气息。

  1956年,王国光与空军飞行员王文禄结婚,在烽火岁月相遇、相知、相爱的两位年轻人,深知和平来之不易,“把人民放在心头”成为他们的家训。

  儿子王勃印象最深刻的是,母亲总把“不准用公家信纸写家书、不准收老乡送的山货、不准在烈士纪念日穿鲜艳衣服”这“三不准”挂嘴边。

  离休后,王国光特别关心青少年成长,为困难孩子捐款,进社区、进学校,以亲身经历为素材,讲述那段战火纷飞、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

  每当有青少年问起“什么是信仰”时,王国光总会翻开战地相册说:“这就是答案。共产党员的信仰,就是明知要流血,仍愿意把生命化作照亮别人的火把。”

  从青丝到白发,从战地医院到社区讲台,王国光用一生诠释了“共产党员”四个字的千钧重量,激励着新时代的奋斗者们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接力前行。

  |青年说|

  读完王国光奶奶的故事,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一种深深的敬意油然而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年仅15岁的她,毅然投身革命,点亮了自己的热血青春。

  面对战场上的残酷与血腥,她没有丝毫退缩,用稚嫩的双手承担起救死扶伤的重任;为牺牲战友记录信息,让他们不再成为无名英雄,这些都让我十分感动。

  前辈用他们的青春,换来我们的青春。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作出我们的贡献。

  德清县实验学校五年级 沈书宇


浙江老年报 关注 a0002 在裤腿上记录英雄信息 2025-08-08 浙江老年报2025-08-0800013;浙江老年报2025-08-0800011;浙江老年报2025-08-0800009;浙江老年报2025-08-0800012;浙江老年报2025-08-0800010;浙江老年报2025-08-0800015 2 2025年08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