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村级党群服务中心“15分钟文化圈”
台州市黄岩区澄江街道创新推出“长霖学堂”
记者 王杭晨
5月20日晚,台州市黄岩区澄江街道东岙村党群服务中心内传来阵阵婉转的越剧唱腔,一群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学员在越剧教师廖金娥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唱腔、身段和表情。这场特殊的戏曲课自开班以来,吸引众多戏曲爱好者参与,点亮农村老人的业余生活。
自今年5月以来,各种类型的公益文化课在澄江街道各村全面铺开,成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为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澄江街道通过“三级联动+资源共享”模式,推出“长霖学堂”公益文化课,构建覆盖18个行政村的“1+6+18”党群服务中心活动矩阵,打造受欢迎、可持续的“澄锋·悦享”区域文化品牌。
片区组团 课程共享
“中老年群体希望有业余爱好培训,家长反映孩子校外培训费用高,西部片区留守儿童缺乏学习机会。”澄江街道组织委员李志仁介绍,经过前期调研发现,街道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年均使用率不高,而中老年群体和青少年对业余培训需求迫切。于是,街道整合机关、社会团体、退休干部等资源,通过党建联建推出“长霖学堂”公益文化课项目。
街道创新采用片区联动机制,按“15分钟生活圈”将18个行政村划分为6个片区,形成“1家街道中心+6个片区+18个村”的服务网络。同时,街道统筹师资和课程安排,各村配备1名班主任管理员和3名党员志愿者,确保“长霖学堂”的正常运行。
“每个片区实行‘课程联排、学员联享’,例如A村开设书法课,B村开设太极课,村民可跨村选课。”李志仁介绍,同一片区内课程交叉互补、学员跨村组合,实现资源共享。
空间激活 文化惠民
“以前只是爱好戏曲,没有系统学习过,这次老师教大家演唱技巧,很专业,大家都期待下一课。”58岁的东岙村村民卢月招在上完戏曲课后激动地说。
戏曲文化浓厚的东岙村开设戏曲课,医养文化悠久的江田村开设中医养生课,丹青底蕴深厚的葛村开设国画课,拥有武术传统的焦坑村开设太极拳课……澄江街道党建综合办公室副主任丁佳晗介绍,课程设置针对“一老一小”群体,注重本土文化传承与普惠性,打造契合各村实际需求的非遗传承课程,以及健身操、声乐、乒乓球等大众兴趣课程。课程全年分春季、暑期和秋季三期推进,每期每村10节课,预计全年将服务近9000人次。
“以往村里虽常举办公益讲座,但多为一次性活动。如今这种持续性、系统性的公益课程切实提升了村民的学习成效。”东岙村党支部委员黄菊金说。
“目前已有268人报名参与课程,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的4岁,党群服务中心真正变成了‘人气课堂’,让文化服务‘悦享’于民。”丁佳晗表示,“长霖学堂”将持续优化升级,打造群众身边的“文化加油站”。下一步,街道计划推出乒乓球交流联赛、“戏迷擂台”等主题活动,并举办“艺起锋澄”文化节,通过公益表演、义卖等扩大影响力,展示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