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0版:健康

旅游前后 情绪经历“过山车”

专家:与“心理摆效应”相关

  本报讯(记者 林乐雨)逛故宫、吃烤鸭,上周,65岁的许阿姨在儿女陪伴下到北京游玩,旅途中的她格外兴奋。旅行结束返回杭州后,儿女回到各自工作岗位,许阿姨的生活回归平静。这几天,她的情绪突然从亢奋状态坠入冰点,总感觉提不起精神。回想起前些天一大家子快乐的旅行时光,许阿姨心里更是落寞。

  “狂欢过后莫名感到孤独;激烈争吵后,愤怒情绪突然变成愧疚。有时,人的情绪、态度、行为会像摆钟一样,在两种极端状态之间反复摇摆,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心理摆效应’。”杭州市老年电视大学心理学授课老师、高级心理咨询师谢为星说。

  为什么情绪起伏会像坐过山车一样?谢为星解释,人的大脑会本能地寻求情绪平衡,当某种情绪过度高昂时,神经系统会自动调节,导致相反情绪出现,以恢复情绪的稳定状态。例如,快乐时,大脑会释放大量多巴胺,持续高水平刺激会让人对多巴胺的敏感度下降,随后情绪自然回落。

  当你经历过一段持续高昂的情绪体验时,会不自觉地将这种体验与日常状态对比,巨大反差会放大失落感。

  谢为星提醒,老年人如果时常经历情绪的大起大落,可能导致睡眠质量变差、心脏负担加重、血压升高等健康问题。

  如何应对“心理摆效应”?首先,要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波动。当你感到情绪高涨时,不要过度沉浸其中,要做好迎接情绪低谷的准备。在情绪低落时,也不要过度放大负面情绪。平时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运动、阅读等方式调节情绪。当感到情绪失控时,不要害怕寻求他人的帮助,尝试与朋友、家人或心理咨询师交流、倾诉。


浙江老年报 健康 a0010 旅游前后 情绪经历“过山车” 2025-05-23 浙江老年报2025-05-2300006 2 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