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果果”结成“黄金果”
银发农人在荒山种出希望
本报讯(记者 乐美真 通讯员 胡琳 王奕婷)5月11日清晨,杭州市淳安县临岐镇半夏村,69岁俞国兵弓着腰,拨开覆盆子丛,笑容满溢。
2002年,46岁的俞国兵做出一个决定:在自家田里和山上种下覆盆子。消息传开,村里炸开了锅。面对冷嘲热讽,俞国兵扛着锄头就上了山。
最初的五年是“与天斗、与地斗”的岁月。山地贫瘠,覆盆子苗蔫头耷脑,俞国兵凌晨4时便摸黑出门,一担担从山脚挑水灌溉;虫害肆虐时,他蹲守田间徒手捉虫,指甲缝里渗满泥浆。为学技术,他徒步6公里到镇上找农技专家。村里人管叫他“倔老头”。
2003年,一场罕见的病虫害来袭,俞国兵连夜敲开农技员家的门,“当时我们打着手电筒就钻进田里,前后试了十几种药剂,终于找到防治方法。”眼下,俞国兵的覆盆子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0多亩,收入鼎盛期一年有20多万元。
看俞国兵尝到头口水,村民们也开始摸索着种植覆盆子。得益于当地多雨的气候,覆盆子无需复杂管护便能蓬勃生长。眼下在临岐镇,覆盆子种植面积约2.2万亩,约占淳安县种植总量的75%。
越来越多银发族加入种植行列。荒山披起“红装”,织出一张紧密的产业网。如今,半夏村60岁以上“银发农人”将覆盆子加工成中药材销往全国。青山绿水间,“红果果”的传奇还在不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