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银发教育的摆渡人
犹记得2003年8月25日的午后,艳阳高照,一位头戴草帽、汗流浃背的老者,奋力骑着自行车,穿梭在钟楼菜场、东门菜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用浆糊张贴着新昌老年大学的招生广告。
这位老者就是我,这也是我到老年大学工作第一天的工作场景。
一晃,就是22个年头。
为了办好老年大学,凡事我都坚持亲力亲为。刚开始只有4名老师,老师数量短缺,我就亲自到城区和附近乡镇学校邀请擅长戏曲、调腔、葫芦丝的老师。老年人课程需求多样,我就根据他们的兴趣和需求,陆续增设了电脑、普通话、外语、越剧、美容化妆等课程。作为一名文艺爱好者,我自己带头参加全国、省、市书画比赛,精心策划县级书画展、文艺演出。
老年大学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一点点看着它从小变到大,从蹒跚学步到稳健前行,从幼苗长成枝繁叶茂的梧桐树,我明白教育的生命力不在于年龄,而在于永远向上的渴望。
退休是人的社会角色转换,进入老年大学工作,也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银发天地里,我不仅要实现自我角色的蜕变,更要成为银龄群体重启人生征程的引路人。每当看到那些曾为社会发展奉献青春的银发学员,在课堂上重拾求知热忱,在社团里绽放艺术才华,我愈发坚定:老年教育工作者既是知识的摆渡人,更是生命能量的传递者,我们共同在岁月积淀中书写着人生的二次绽放。
我为自己能生活在老年教育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感到幸运,能为老年人的这所精神乐园添砖加瓦感到高兴。
蔡兆华
(绍兴市新昌县文联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