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关注

文章导航

量体裁衣 按需选择

外骨骼应用全景扫描

  和柯旭

  当前,“外骨骼+”模式正加速技术落地,覆盖养老、康复、工业、户外等多元场景。从助力残障人士重新站立、引导脑瘫儿童学习走路,到赋能老年人走出家门,再到解放物流工人的腰背压力,外骨骼技术已悄然融入寻常生活。笔者深入探访杭州多类应用场景,解析外骨骼产品如何“按需适配”。

  场景一:术后康复,从卧到走

  适用人群:脊髓损伤、脑卒中、

  偏瘫患者及术后康复者

  “以往,康复治疗要经历从‘坐’到‘站’再到‘走’的三个环节。外骨骼产品可以帮助患者跨越‘站’,直接进入‘走’的训练。”浙江省中医院西溪院区康复科毛雅君主任透露,有些外骨骼设备适用于辅助下肢失能、弱能患者进行转移,可减轻家属搬运患者的负担。还有一些应用场景在家庭的外骨骼设备,能帮助偏瘫、截瘫等患者实现转移和移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笔者走访杭州程天康复中心了解到,最新一代的医用级外骨骼机器人可以结合脑机接口技术捕捉患者运动意图,通过“脊髓电刺激+外骨骼”协同治疗的办法训练走路。目前的康复类外骨骼机器人多用于专业医用治疗使用,穿戴过程需要专业医护人员介入,整体设备较为庞大,即便是儿童外骨骼步行康复器最小也需要在0.64平方米的空间内使用。

  场景二:户外徒步,解锁登山自由

  适用人群:户外爱好者、山地工作者

  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谷歌X实验室衍生公司Skip合作推出外骨骼登山裤(目前国内不上市,只能代购),外骨骼支架隐藏在裤内,重约3公斤,登山者可感受到约14公斤的减重感,售价约5000美元。有人认为租赁服务(8小时80美元)更具性价比,但3小时续航无法满足全天需求,需携带备用电源。

  目前,电池续航问题是普遍痛点,如遇冰寒极端天气会更短暂。此外,有源外骨骼穿戴设备的急救呼救功能都还不够完善。

  场景三:日常出行,5米→20米

  适用人群:60+下肢弱能者、

  帕金森及退行性疾病患者

  西湖区留下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已开始用外骨骼助力老人日常出行。70岁的吴利英穿戴来自杭州智元研究院的有源髋部助行外骨骼后,轻松攀爬三层楼。此款设备可通过与手机连接来更调整力度,还能切换不同应用场景,涵盖AI、步行、上山、下山等功能,最大优势是具备AI学习功能,根据人机交互技术来检测和感知操作者动态,贴合使用个体。

  程天科技的入门级无源外骨骼,整体设备从腰部连接至膝盖处,其采用碳纤维材质,包含三种不同模式的弹簧,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选择,无需充电即可辅助行走,轻松完成买菜、散步等日常活动。

  场景四:特殊作业,人机协同

  适用人群:消防员、物流从业者

  除了康养和银发群体,外骨骼助力器也应用到了各行各业的生产场景中。

  智元研究院的无源全身外骨骼机器人,涵盖了工人、消防员等职业,能将全身各处的受重力量分解成小块。

  杭州太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曾在顺丰物流开展测试,腰部助力外骨骼可为搬运工提供30公斤额外助力,效率提升可提升50%,也可减少腰肌劳损,创始人梁林超表示:“未来外骨骼机器人市场需求很大,一块就是局部型外骨骼机器人,像单独的手关节、腰部、大腿膝关节,外骨骼都可以提供单独的局部助力。”


浙江老年报 关注 a0004 外骨骼应用全景扫描 2025-04-25 浙江老年报2025-04-2500012;浙江老年报2025-04-2500009;浙江老年报2025-04-2500013;浙江老年报2025-04-2500008;浙江老年报2025-04-2500011 2 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