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
点亮乡村的晨昏
儿时的早晨,经常天还没亮就被父母叫醒,“该起床了,鸡都已经叫三遍了”。然后便听到窸窸窣窣父亲摸火柴的声音,“嚓”一声,紧接着火光一闪,一股带着火药和松木清香的味道顿时弥散在空气中,在眼睛即将睁开之际,我看到了光亮。是火柴点亮了乡村的晨昏。
为了防止火柴受潮,我家的火柴都放在镬灶下灰膛旁的小窗格里。一日三餐生火烧饭时,首先要用火柴点火,火柴引火点燃了镬灶孔里的木柴,袅袅炊烟顿时从烟囱里飘出屋外。
那时农村经常出现停电的现象,一到晚上,煤油灯便开始闪亮登场。只听见“嚓”一声,父亲划燃了一根火柴,凑到灯头,一下子昏黄的光线立即照亮了整个房子。
火柴的价格一直相对稳定,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一直是两分钱一盒。在今天看来,两分钱实在是微不足道,然而在那时候,火柴的作用非常巨大,它是生活的必需品,它在每个日子里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是火柴点亮了乡村的晨昏。
随着打火机的普及,火柴在历史的岁月中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领域,但那飘渺的火苗却给人们留下了珍贵的记忆,小小的一盒火柴,承载了几代人的温情记忆,见证了我们生活的变迁。
张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