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双先”·浙江

书香浸润良渚情 老骥伏枥志不休

  康烈华,男,1941年9月生,中共党员,余杭区环良渚遗址党建联建金秋驿站金秋党支部书记。原为余杭县第一批业余文保员,一生致力于良渚文化保护、乡土文化挖掘创作、非遗文化保护传承。

  本报记者 夏凌

  杭州良渚街道港南村位于环良渚遗址保护区内,村内遗址保护星罗棋布,原余杭县第一批业余文保员、83岁的康烈华就住在这里。

  康烈华一天中的大多数时光都在书房里度过。屋内是装满书的书架,地上还码放着一摞摞书。往窗外望去,可以看到邻居院子里的一根电线杆,康烈华说:“1973年,就是在这电线杆底下出土了玉璧。”

  作为良渚文化的民间宣讲者和保护者,康烈华常说:“喜欢文物不是占有它,交给国家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上世纪60年代初,康烈华受舅舅影响,开始从事良渚文化保护工作。1973年,邻居家造沼气窖,挖出9块大玉璧,康烈华上门动员其把玉璧送到省文管会,交浙江博物院收藏。2006年,他儿子在自家基地上造房子,施工过程中挖出4块玉璧,他当即停止建房,向良渚遗址管理所报告,19座良渚文化显贵者墓葬、200多件珍贵文物,由此露出真容。

  文保工作也遇到不少困难。康烈华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很多村民不理解文保工作,也会有一些盗挖者,康烈华所在的业余文保员队伍时时关注动态,一旦发现情况,立即向上级汇报。

  为了进一步做好良渚文化的传播,康烈华专门著述和发表文章200余篇,写下参与良渚文化保护的种种故事,不断深度挖掘遗址保护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基因,为这片土地上的文物保护者、传承者指引方向。

  2020年,港南村环良渚遗址党建联建金秋驿站成立,康烈华主动要求担任驿站金秋党支部书记、银宣良渚文化服务队队长,带领金秋党员积极宣传文物保护政策,倡导大力保护良渚遗址。他还带着文化服务队走进工厂、社区、快乐假日学校220余次,给学生、教师、老干部讲课百余场,受益群众超万人次,成效显著。


浙江老年报 “双先”·浙江 a0004 书香浸润良渚情 老骥伏枥志不休 2025-01-03 浙江老年报2025-01-0300007;浙江老年报2025-01-0300008 2 2025年01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