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3版:养生

三类鱼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

掌握烹饪技巧 降低摄入风险

  比起猪牛羊肉来说,鱼肉热量和饱和脂肪含量更低,钙等矿物质含量相对更高。且不少鱼体内DHA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对促进大脑细胞、视觉细胞的发育和健康多有裨益。但有观点认为,深海鱼容易遭受重金属污染,食用有健康风险,这个说法准确吗?

  人们认为深海大型鱼比淡水鱼更容易遭受重金属污染,这个结论有一定道理,也有相应调查研究结果支撑。不过,鱼体内重金属污染情况也和不同海域、鱼的种类和年龄等因素有关。

  在全球范围内,存在这样的一般规律:肉食鱼比杂食鱼和草食鱼的重金属含量高;体型大的鱼比体型小的鱼重金属含量高;年龄大的鱼比年龄小的鱼重金属含量高。

  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列出的“不推荐”(汞含量高)级别中,就包含鲨鱼、剑鱼、方头鱼、大耳马鲛鱼、大目金枪鱼、马林鱼等大型肉食性鱼类。

  因此,即便同一种鱼,也应该避免选择体重过大的,体重较大意味着鱼龄较大,不仅肉质不一定细嫩,也容易富集到更多重金属。

  无论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是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比较推荐的低汞、高DHA鱼类包括三文鱼、鲈鱼、沙丁鱼、凤尾鱼、大黄鱼、罗非鱼等。一些贝类也属于低汞的安全范畴,如蛤蜊、蟹、牡蛎、扇贝等,也是可以选择的。

  除了熟悉哪些鱼可能重金属含量更高,在对鱼进行烹饪加工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技巧可以尽量降低摄入重金属的风险。

  搭配促进人体重金属排出的食材。人体有清除、排出重金属的能力,只要不是长期、大量吃重金属含量高的鱼,一般造成危害的可能性不算大。如能在烹饪过程中加入一些促进人体排出重金属的食物,如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粗杂粮和蔬果,则能更好地预防伤害。

  食物多样化。比如担心重金属的存在伤害大脑和神经系统,可以通过多吃一些有益大脑和神经系统健康的食物,如富含DHA的三文鱼、原味坚果等;担心重金属增加肝脏代谢负担,可以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等。

  鱼肉摄入要注意量的限制。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正常成年人每周建议吃2次鱼,差不多300-500克的量。做鱼时以清蒸为好,尽量避免煎炸烧烤的方式,以免破坏鱼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也防止因为煎炸烧烤而增加致癌物含量。

  据科普中国、人民网


浙江老年报 养生 a0013 三类鱼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 2024-05-10 浙江老年报2024-05-1000007 2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