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点一碗米饭 她引发全网关注
人们缘何赶来存下“爱心面”
本报记者 俞琪 见习记者 张文利
10天43碗。这个数字来自杭州市拱墅区湖墅南路西划船江南面家店长尹存军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4月30日以来热心市民“存”在店里的“爱心面”。
人们为何自发“存面”?这与百万粉丝美食博主“西划船张荣亭”的一条视频有关。
4月28日,西划船品牌创始人、68岁的张荣亭在视频号和抖音同步发布了一则视频:一位提着大包小包、伛偻着背的老太太,到店点了一碗白米饭,没要其他菜。与老人拼桌而坐的一位热心市民,自掏腰包为老人点菜。店员看到后,不仅给老太太添了几个菜,也为善良的热心市民送上一份菜。
视频里,张荣亭告诉老太太:以后你来我们店里吃饭免费。视频结尾,他说:“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不过总有人缝缝补补。”
视频发布后,有为善举点赞的,也有希望为老人提供帮助的。但是,还有一些质疑的声音,有认为是作秀摆拍,也有追问老人的真实情况。
面对质疑声
当事人还原现场始末
“粉丝越来越多,我发视频也越来越谨慎。有时候,就怕好心办坏事。”张荣亭坦言,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是希望还原事件,回应质疑。
4月27日,老人到店就餐。她不会手机操作,在收银台点了一碗两元米饭。尹存军问:还需要其他菜吗?老人希望在饭里加点卤汁。随后她在收银台前长桌坐下,桌上另一名顾客,正吃着片儿川。这名顾客回忆,当时老人坐下后问他吃什么面?多少钱?他都回答了。老人又问,能不能给她一些面汤?他猜老人可能不会手机点单,就主动帮忙点了一份菜。老人说没有钱。他安慰道,没关系,点了腌笃鲜请她吃。
工作人员也在关注:只点一碗米饭,她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发现两人互动,一位女店员马上为老人打了免费小菜和汤,尹存军又送上其他小菜,给热心市民也送去一份腌笃鲜。
“我一直觉得善意是需要传递的,我们对热心顾客表示感谢,也愿意为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拍下视频,是希望把美好的事情记录下来,传递出去。”张荣亭说,因此他给这段视频取的标题是“善良的链接”。
西划船餐厅合伙人李恺透露,来就餐的顾客不少人都是张荣亭的粉丝,以中老年人居多,因此,餐厅在硬件设置和员工培训方面,都很注重适老化服务。视频发布后,老人陆续到店内用餐了几次,店员们都为她提供了免费餐食。
视频发布后
热心人络绎不绝来“存面”
“质疑的声音有,但还是热心人更多。”张荣亭说,评论区和私信都有不少人想帮助老人,“我回复说,得先去了解一下情况。”
还有更直接的善意潮涌而来。视频发布后,不少顾客到店会多点几份面,只吃一份,剩下的“存”着给有需要者解燃眉之急。
“现在生意还可以,为有困难的人送些菜、送碗面送得起,一般会婉拒客人‘存面’。”张荣亭说,但大部分人坚持多付钱、出份力,有一些是指定要送给视频中老人的,他们也都一一标注。
李恺透露,甚至有人看了视频表示想投资这家善意满满的餐厅。“这次事情,让我们有了新想法,如何帮助有需要的人,但又不给他们造成过多心理负担。”张荣亭说,团队正讨论方案措施。
社区有回应
老人自述内容和实际有差异
视频中的老人,情况真的如此艰难吗?如何为她提供帮助?记者联系了拱墅区武林街道长寿社区。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视频中的老人确实居住在此。但真实情况,与她在视频中自述内容存有差异。
老人今年84岁,退休前在西湖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原杭州电视机厂)上班,有4名子女,目前独居。社区安排助老员定期上门服务,提供维修、清理、生活照料等方面的服务。社区会持续关注老人的各方面需求,做好关心关爱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者手记 /
世界并不完美 我们一起缝缝补补
视频里给予老人帮助的几位热心人,这些天,都顶着不小的舆论压力,张荣亭和那位热心市民收到过网友私信和朋友告诫,建议“最好把视频删了”。
做了好事却招致不理解,也许有人下一次就不会那么热情地伸出援手,而是成为观望者,甚至是回避者。这样的局面,不应该在敬老爱老的社会里发生。老人也许并不是吃不起饭,只是需要陪伴、关心,来自陌生人的善意,或许能给予她慰藉。
采访中,张荣亭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想,我今天对她好,帮了她,她是不是也会对别人好?也会帮助别人?”世界并不完美,让我们一起缝缝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