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新闻

把父母从手机里“抢”回来

  (上接1版)

  面对这个问题,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甘甜认为,手机在老年人家庭生活中的“越位”,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子女对长辈关爱的“缺位”。上了年纪的人往往会把情绪目标看作最基本的追求,如何满足他们这份需求?

  “我们曾向8000多位中老年人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惯于使用智能手机的长辈,更容易获得子女在经济、精神等方面的支持。”甘甜建议,可以理性看待智能手机,将其视作高效沟通工具。

  甘甜以自己的经历为例:由于工作因素,多年和父母分居两地,“我每隔三四天就会给二老打视频电话,哪怕只是无事闲聊,唠唠日常琐碎,父母也会安心许多。”

  另一方面,因为缺少视觉、嗅觉、触觉等信息交互,线上沟通效果还是十分有限有,隔着屏幕“浅尝辄止”的问候,始终无法消解父母深层次的孤独与无助。“再多安慰的话,都比不上一个面对面的拥抱。”甘甜表示,这句年轻人中流行的话,恰恰是维系代际关系的“良方”。下班后,不妨给父母拨个电话;双休日、各类长假,多回家看看,和爸妈一起吃个饭,把父母从手机里“抢”回来,让这份亲情回归现实。

  在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系主任、教授马凤玲看来,“大数据比我更懂妈妈”某种程度是给社会的一次警钟:子女是否感受到父母的孤独无助?是否给父母足够的陪伴和安全感?诚然,智能手机能解决许多问题,但很多时候父母更期待与孩子的直接沟通,而不是把情绪和需求倾注在电子设备中。

  谈及代际沟通,马凤玲表示:人与人之间存在“沟而不通”的问题实属寻常,不同的生活时代、成长经历造就了独一无二的个体,也注定了每个人的与众不同。

  “年岁渐逝,父母的身体和心态都会发生变化,会觉得自己正在退出社会舞台。他们将生活经验分享给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也期待在新一代的身上获得认同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是一种情感联结,很多时候不必在意是非对错,子女只需要做一个倾听者,给彼此一个空间,接受父母的爱意,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可。”马凤玲如是说。


浙江老年报 新闻 a0002 把父母从手机里“抢”回来 2024-03-26 浙江老年报2024-03-2600005 2 2024年03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