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推进乐龄服务镇街全覆盖
(上接1版)“太及时”源自一个背景——在诸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有32.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0.1%,这其中农村老人的吃饭问题日益凸显。为此,该市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用两年多建设村级乐龄之家40处,爱心食堂281家,服务371个村(社)的1.4万名老人。
为了让老年食堂建设有章可循,诸暨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涵盖建、管、用全过程。
如今,诸暨市每家爱心食堂都拥有专属的志愿者队伍,“公益五姐妹”“马小二”“红色村嫂”“鸿云燕”等志愿者明星品牌频频亮相,他们或是帮厨,或是送餐,或是义务管理员。此外,由志愿者维护的“爱心菜园”“爱心鱼塘”“爱心茶园”也纷纷出现。
要实现食堂可持续发展,造血能力得提升。姚江镇汪王村爱心食堂与附近3家企业签订协议,每天为其提供100多份员工餐;五泄镇西皇村爱心食堂依托该镇新开业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成功拿下研学学子的包餐业务;东白湖镇斯宅村利用爱心食堂推出“采茶季便民晚餐”,既方便茶农就餐,又增加爱心食堂收入……诸暨通过不断探索、挖掘,让农村长者在老年食堂吃出“幸福”味。
从养老到“享老”
服务中心升级成乐龄中心
乐龄中心的出现,是诸暨以“爱心食堂”为基础,对爱老敬老为老服务的一次全面升级.
记者走入东白湖镇乐龄中心发现,这里设置有生活文化服务功能区、家庭支持服务功能区、社区日托服务功能区等6大功能区,从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精神慰籍、文化娱乐5个方面,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该中心负责人翁彩丽介绍,他们还以中心为主阵地,开展送服务进村活动,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送餐、卫生清洁等服务。
目前,该市在东白湖镇、大唐街道、暨南街道、同山镇共建成4家乐龄中心,全市有40家乐龄之家。
从“天边”到身边
构建家门口幸福养老模式
近日,记者走进同山镇乐龄中心,发现有无障碍爬楼机、无障碍坡道、无线报警呼救、防滑地贴等适老设施,老年人进出很方便。
全方位适老化建设的乐龄中心,来自当地分层分类的精密设计。记者翻阅诸暨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印发的《“乐龄中心”创建工作的通知》,发现该市对“乐龄中心”的选址、设施、服务等方面都提出明确要求,要充分考虑区域内常住老年人分布、生活习惯、便捷服务、辐射半径等因素,设置在老年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方,并充分利用现有闲置国有资产。
据悉,为确保每个村(社)都有一个专属养老阵地,诸暨正着力构建“居家+社区”的家门口幸福养老诸暨模式,推动实现老年人从“诸有颐养”向“诸享颐养”转变,计划到2025年实现乐龄中心乡镇(街道)全覆盖,让更多老人优享乐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