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新闻

国家级试点从乏人问津到一床难求

温州破题“托育期”安宁疗护难题

  本报记者 俞琪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都关注到了以尊重生命为核心理念的安宁疗护服务。作为国家级试点,温州对安宁疗护服务先行先试,力图从观念、人才、资金等多方面进行探索。

  然而,仍处于“托育期”的安宁疗护,其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在这里是如何得到有效破解的呢?近日,记者走进温州市中心医院,这里有该市唯一的三甲医院安宁疗护病区,同时温州市安宁疗护指导中心也设立于此,为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挥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改变观念:第一次这样相处

  温州市中心医院安宁疗护病区于2021年6月启用,初期仅有10张床位,受限于传统观念以及宣传力度不足,起初少有人关注认可。

  今天,数据有了变化:这10张床位已为350余名患者提供安宁疗护服务。因服务广受好评,床位紧张,今年病区将再新增10张床位。

  变化如何发生?病区主管护师叶佩华讲述了几个场景。

  儿子双手颤抖不止,这是他第一次给卧床的父亲洗头;患病妻子爱美,丈夫亲手为她画眉梳妆……

  患者和家属常说:“这是我第一次这样做。”很多人还会再接一句:“我早该这样做了。”主治医师林红花说,安宁疗护不是冷冰冰的医疗服务,而是一种能帮助人们弥补遗憾的心灵疗愈。

  凝聚团队:信念让他们坚守

  安宁疗护要付出大量精力,医护人员还会面对患者离世带来的情感冲击,职业耗竭问题相当突出。

  “希望所有接受安宁疗护服务的患者都能有尊严、感受到爱、体面离开。”病区主任黄瑞燕说,信念和追求,使得团队能持续提供温暖专业的关怀服务。

  同时,专职社工师加入,不仅为患者和家属提供服务,还通过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医护人员应对压力和情感困扰。

  中心还设立生命教育基地,医护团队与171名志愿者共同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多元服务。

  政策扶持:“龙头”活了才是活

  作为仍处于“托育期”的安宁疗护,存在诸多难点:服务机构收支不平衡、服务标准不统一、医护人员晋升机制不明确等。如何“活下去”,还得“活得好”?

  温州市卫健委老龄健康处处长吴林烽认为,把“龙头”的住院服务做扎实,基层服务、居家服务才能做起来。眼下,温州市卫健委会同医保、财政部门,正谋划出台关于支持开展住院安宁疗护服务的意见。

  该市还建立市安宁疗护培训(教学)基地、制定完善培训课程,带动服务的质量控制建设。

  去年,温州市“医坛新秀”评选,首次单列安宁疗护类别,市护理学会开设安宁疗护学组。今年“最美”医护人员评选,正积极争取安宁疗护领域推荐名额。从职业归属感、获得感和晋升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去年底,温州有111家医疗机构提供该服务。这项探索获得了省级福彩公益金社会服务公益项目“老年人临终关怀救助服务”的支持。让患者和家属能接受、可负担,医护人员留得住、安心干,服务机构止亏损、有创新,温州市正在持续探索。


浙江老年报 新闻 a0003 温州破题“托育期”安宁疗护难题 2024-03-12 浙江老年报2024-03-1200005 2 2024年03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