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怒放生命 探路农村金融
巾帼奶奶依旧“领跑”
见习记者 赵培希
通讯员 郑晓刚
在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巾帼不让须眉”,是对女性追逐梦想、成就事业的肯定。新时代,“她力量”亦大有可为。
用人生激情拨动时代音弦的“摇滚奶奶”董四教,将音乐力量化作公益能量,让世界看到中国长者的风采与活力;有“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排头兵”之称的杨丽云,靠双脚踏遍台州市天台县的一街一巷,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奉献青春与智慧……
年逾八旬的“巾帼”们,无惧年龄与岁月,以乘风破浪之姿在各领域开拓进取,用多彩的追梦故事书写时代华章 ,成功撑起了社会发展与美好生活的“半边天”。
董四教(1944年出生):
在摇滚中怒放生命 用音乐温暖无数人
此前,本报摄制的新闻纪录片《摇滚奶奶》在潮新闻App首发后被美国侨报、欧洲时报、希中网等海外主流中文媒体转载,片中的主人公“摇滚奶奶”董四教收获各国网民的千余点赞,她那句“摇滚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让无数人同频共振。
“摇滚奶奶”最近在忙什么?创作了新歌吗?
“我们乐队正抓紧排练大关社区的社歌,大家打算一起去钱塘江玩一圈,就当过妇女节了。”面对记者的问候,董四教笑声依旧爽朗。
自去年接受本报采访至今,董四教的摇滚之旅走得愈发轰轰烈烈,她和伙伴们抱着吉他,录节目、上舞台、做公益,用激情缱绻的歌声,一次次向世界重新定义“摇滚”二字,日子过得忙碌且充实。
“音乐给了我笑对人生、勇于追梦的力量,也希望将它传递给更多人。”谈起摇滚,董四教再次打开了“话匣子”。
这份能量首先要对内传导。因为一首《怒放的生命》,董四教和她的“风荷吉他队”在央视星光大道“一战成名”。实际上,这支队伍的组建并不容易。“‘老年摇滚乐队’听起来过于新潮,起初很多人都不敢加入,我就努力去说服,带他们感受音乐的魅力。”凭借着一份豁达与乐观,董四教撑起了乐队的半边天。
曾经,老年吉他班的一位同学因为妻子生病,整日待在家中闷闷不乐,董四教听闻后,主动邀请他加入乐队。从抵触到逐渐被感染,董四教用音乐打开了老友的心扉,大家唱唱跳跳,活力四射,吉他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老成员因为各种原因陆续退出,也有新人替补上,现在的队里一大半都是女性,真成为‘摇滚奶奶’了。”正因为乐队的来之不易,董四教越发觉得要把每一天都活得更有意义,便萌发了用音乐做公益的念头。
第一次志愿演出是在杭州的一所盲人学校。“我们唱了一首《兰花草》,台下的盲人学生都竖着耳朵听,慢慢地开始了大合唱。”学生们对音乐的喜爱和渴望深深感染了董四教,也更加坚定了她投身公益的决心。近些年,她带领成员们披上蓝马甲,去孤儿院、敬老院演出,慰问退役老兵;集体创作《蓝马甲之歌》,进社区教更多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将音乐力量不断向外延伸,帮助更多弱势群体感受生活的美好。
“摇滚奶奶”有什么节日期盼?她说,希望能够与更多爱音乐、有才华的老人一起,带着对自由与梦想的满腔热情,享受摇滚岁月。
杨丽云(1943年出生):
从农村金融“探路者” 到社区公益“领跑者”
这几天,杨丽云外出的脚步始终不停。她忙着与飞鹤社区银龄党支部的老同志们一起去慰问抗美援朝的退休老兵。
这位82岁高龄却仍奔赴在基层一线的老劳模,曾任台州市天台县农业银行副行长。在金融系统工作近30年,杨丽云顶起了天台农信的“半边天”,并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金融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80多个光荣称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并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80年10月,天台城关信用社东片储蓄所成立,次年,39岁的杨丽云由于工作出色被调入该所担任负责人。之后,她风雨无阻,徒步穿梭在城关地区的大街小巷,挨家挨户摸清情况,搞调查,宣传党和国家的“三农”政策,动员老百姓把手头余钱存入东片储蓄所。“那时搞金融业务的女性并不多,我就靠一本账、一支笔、存单和一本摘记本,把储蓄所‘拉扯’起来。”在杨丽云和同事们的辛勤工作下,东片储蓄所不断壮大,目前已升级成天台农商行城东分理处,存贷款余额超2亿多元。
1985年,杨丽云调离信用社。之后,每到一个岗位,杨丽云都满怀对事业的无限热爱,不间断为天台的农村金融业发展作贡献。1998年退休后,杨丽云仍然闲不住,牵头全县金融系统90余名退休人员组建了银龄志愿服务队,并担任队长,与赤城街道飞鹤社区结对共建,驻点服务。
“队伍里共70名低龄老人,女性占了三分之二。”在杨丽云的带领下,众人定期在社区开展平安巡防,深入沿街店铺进行消防安全隐患检查,清理非法广告,解决楼道脏乱差等工作。为提高群众的防骗意识,杨丽云发挥金融系统银发志愿者的专业优势,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沿街入户发放防电信网络诈骗和防养老网络诈骗的宣传单页,耐心讲解防范各类诈骗知识。
昨日风雨砥砺,今日不忘初心。杨丽云说:“人退休了,但心不能退,劳模本色不能退,能够发挥余热,为天台经济建设作贡献,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