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刀女孩 缫丝娘子
“90后”唱响“铿锵玫瑰”
见习记者 张文利
面对困难和矛盾,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她们总是选择后者。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两位出生于不同时代的“90后”,一位在芳华之年为同学勇敢挡刀,一位炼就缫丝绝技远近闻名,她们是如何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请随记者一同走进“铿锵玫瑰”的生活。
崔译文(1999年出生):
舍己为人 责任担当
“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和务实的作风,发挥妇女代表模范带头作用,争做一名新时代优秀的公安女干警。”3月6日下午,在第114个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宁波市公安局召开全市公安机关女警座谈会。会上,来自宁波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的崔译文讲述了自己的工作感悟,笔挺的身姿配上标志性的开朗笑容,语气之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向往。
最早听到崔译文这个名字,是她被大家称为“挡刀女孩”。2019年,还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上学的她和一名同学经过操场时,突然有个男生持刀上前对同学行凶。面对冰冷的尖刀,崔译文顾不上多想,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同学,成功逼走了歹徒,自己却不幸身中8刀,在ICU抢救了3天才转危为安。
因为这次见义勇为,崔译文的身上留下了一道道伤疤,最长的一道“7字形”的疤痕,从胸口一直延伸到腰腹。爱美的她也曾对着镜子流下过眼泪,而现在再说起身上那条18厘米的伤疤,她只说是“勇敢过的象征”,甚至还能开玩笑地说:“远远看和马甲线一样。”
当记者问及为什么能做出如此举动时,崔译文坚定地说;“因为我是军人的孩子。”1999年,崔译文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一个部队大院,父亲崔宏伟是一名军人,23年前在执行任务时,为掩护战友撤退受重伤,先后动了3次大手术、30多次小手术,最终保住了双腿。“爸爸是名顶天立地的军人,我不能给他丢脸。”崔译文说,从小父亲就教育她要嫉恶如仇、见义勇为,所以在面对利刃的一瞬间,她才会不假思索地挺身而出。
崔译文的事迹流传开后,网友们对她的关心、鼓励和支持,让她感觉到自己一直被温暖和善意包围着,就有了想当警察的愿望。2023年9月1日,崔译文回到家乡,如愿成为宁波市公安局高新分局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同年9月12日,在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宁波站中,崔译文成为第三棒火炬手。在火炬传递结束后,她立马赶往象山,参加志愿者培训,成为了一名亚运“小青荷”。
“挡刀女孩”、人民警察、亚运会火炬手、“小青荷”、“中国好人”“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第七届浙江省道德模范”“全国最美大学生”“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见义勇为英雄”……近些年来,崔译文的身份越来越多,“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要让自己和荣誉划上等号。”上个月,她从警校结业,还多了一个身份——反诈宣传员。“虽然我的角色一直在变,但我所担任的这几种工作都代表着温暖、勇气、力量,以后我会在反诈宣传的工作中继续发光发亮。”崔译文说。
郁永仙(1935年出生):
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
“妈,两会召开了,提到很多养老话题呢。”早饭时间,儿媳张星星翻开报纸,为虚岁90的婆婆郁永仙选读近日时事新闻。
家住嘉兴桐乡市梧桐街道大发社区的郁永仙,如今早已过上了安定的退休生活。当谈到她曾经的专业领域,郁永仙的眼睛透露出不一样的神采。“我婆婆年轻时是位‘缫丝高手’,还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张星星告诉记者,这是郁永仙一生中最荣光的事。
1935年,郁永仙出生于一户贫寒的农民家庭,在亲戚引荐下,她进入长安缫丝厂,从最底层的缫丝女工做起。郁永仙在工作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努力,身体不够高就用砖头、木板垫高,手杆短就“左右开弓”跑着缫;操作不熟练就虚心学、刻苦练。她放弃休息时间早上班、迟下班,到熟练工的车台观摩学习操作技巧,在反复实践后郁永仙逐渐练就了一身精湛的缫丝技艺。
1967年前后,郁永仙作为单位骨干被选派至梧桐缫丝厂,从“缫丝娘子”到车间主任,再到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无论身份如何变化,郁永仙始终保持朴实敬业、乐于奉献的作风。每天她都会提前至少一个小时上班,“看到有需要帮忙的同事,我就搭把手。” 采访中,郁永仙也反复强调了要善良、要帮助别人。
在桐乡丝厂工作的日子,郁永仙多次被评选为优秀和先进。彼时正值新中国解放,全国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妇女们积极参加生产活动,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郁永仙凭借认真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出色的技术,成为那个时期女性追求解放和实现价值的典范。
“这里都是婆婆的奖状证书。”张星星向记者展示桌上厚厚一叠的荣誉。现如今,郁永仙依旧每天坚持读书、看报,仍然希望把自己的余生都用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上。社区里开展活动,郁永仙总是佩戴好党徽,早早地第一个到场;召集党员志愿者开展服务,她也总是最积极的。前些年,郁永仙还与老伴共同捐赠了两笔特殊党费共计4万元交给党组织。
“非常羡慕现在年轻人们能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我为新时代感到自豪和高兴。”郁永仙由衷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