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热心更要“慧心”
枫桥“老杨”变成“老杨”们
通讯员 杨佳奇 石天申
“钱到账了,可以安心回贵州老家过个年了,向你们致谢。”近日,绍兴诸暨市枫桥镇的老杨调解中心内,在车间织布时不慎受伤的岳女士拿到了工厂的赔偿,连声道谢,露出了笑容。
岳女士身后的墙壁上,几个大字“最乐莫过为百姓”赫然醒目。
从单打独斗到成立中心
提到老杨调解中心,还得从74岁的退休民警杨光照说起。他在2008年组建调解工作室,2010年退休以后,和枫桥镇政府3名退休干部一起,把“老杨调解工作室”升级成为以专业调解人员为主、社区民警参与、特邀调解员辅助的老杨调解中心。
如今,老杨调解中心有专职调解员5名、驻所律师3名、特邀调解员8名,以及数百名志愿者,实现了调解工作从一个社区民警到涵盖法律、心理等多专业的一群专职调解员的转变。
“我们的工作是‘5+2’‘白加黑’,工作量和压力都很大。”杨光照说,14年来,中心成员们总是随叫随到,奔波在乡间田野,促进邻里和睦,受理各类案件3820余起,调解案件3767起,兑现各类经济损失赔偿(补偿)1.8亿元。
做好“枫桥经验”的“传帮带”
这些年,老杨和徒弟们出门都会带着一个笔记本,本子的第一页写着:把“枫桥经验”传承好,争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截至目前,老杨调解中心带出40余个徒弟,通过“传帮带”让新民警“加速跑”。
2023年12月,在诸暨市人民调解“青蓝相承 携手共进”师徒结对仪式上,老杨调解中心的“老杨”们再次解锁了新身份。来自诸暨市23个镇乡(街道)的45名年轻干部现场拜师,通过1名导师结对3至4名年轻干部,形成12组传帮带小组,推动新一代调解干部快速成长和发展。
调解应有“五心素质”
为何老杨调解中心如此深受群众信赖?杨光照说,以前觉得调解应当对待群众真心、化解矛盾热心、说服群众耐心、服务群众诚心。近几年,大家觉得光有热心不够,还需有“慧心”。
目前,老杨调解中心矛盾化解机制已向多元融合,形成一窗(站)式受理、分流式处理、综合式分析、多部门会商、疑难纠纷组团式联动调解等机制,把平安压在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