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8版:浙江孝贤

慈溪市掌起镇

千年古镇领跑慈孝接力

  乡镇名片

  掌起镇位于慈溪市东部,礼孝文化浸润千年,而今焕新慈孝接力。打造慈溪市首个“慈文化”实践基地,引领近千名全龄段志愿者扶老助残;浙江好人董彩娣一家三代投身乡村敬老院。实施“乡贤+”接力工程,知名新老乡贤带动捐资,助力村村“老有所养”。建立全市首批德孝教育示范学校,引领“新孝”少年赓续慈孝文化,擦亮“浙江有礼”掌起名片。

  见习记者 赵培希

  冬日午后,阳光倾洒,慈溪掌起镇中心敬老院是最能“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地方。长溪水库边,24位老人围坐在凉亭,合着拍子哼起黄梅戏,“舞台”中间的林奶奶和庄奶奶最活泼,伴着唱词,搭档着排了一出《女驸马》。老院长董彩娣,与女儿、外孙女陪在一旁,时不时与老人们唠几句家常。

  三世同堂护夕阳,是独属于掌起镇的幸福养老图景。坐拥千年历史,慈孝家风、礼善文化,向来是掌起印象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代又一代的居民将老有颐养、老有康乐看作久久为功的民生大事,在这片古老丰饶的土地上演着永不落幕的孝心“接力赛”。

  养老事业 薪火相传

  “1989年,组织把我调到掌起镇中心敬老院担任院长,在这一住就是30年。”在84岁的董彩娣心中,敬老院就像一个大家庭。1998年,董彩娣让女儿童夏丽来院里义务工作,给老人们烧饭做菜。后来,童夏丽接手院长一职,继承了这份光荣的事业。现如今,外孙女王伟也从外地回乡,祖孙三代接力为58位老人撑起安享晚年的小小天地。

  五姓点村61岁的邹黎明也为35位残疾老人建起一个“家”。2010年,她把自己的房子改成掌起镇阳光日间照料中心,2014年9月成立掌起颐养院,2015年成立掌起黎明养老日间照料中心,为周边6个村失独、空巢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

  这家民营养老机构得到镇政府的大力支持。2015年,全市首个“慈文化”实践基地落户此地,并推出巾帼志愿帮扶、退役军人服务等阳光公益岗,发动近千名全龄段志愿者,为辖区老人提供助老服务。今年,浙江省出台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掌起镇阳光日间照料中心也被纳入“老有康养”场景中。至此,一场场全龄奔赴的慈孝行动在掌起镇热潮迭起,用实际行动诠释“人间大爱”。

  乡贤接力 富而施孝

  担孝义、哺乡亲是当地企业家贯彻始终的人生信条。近年来,掌起镇倾力打造“乡贤+”接力工程,企业家带头捐善款、赠物资、供医疗、建设施,实现村村“老有所养”。

  在古窑浦村,公牛集团创始人阮立平组织员工每年春节驻村慰问80岁以上老人,并出资为中老年村民进行癌症筛查;在东埠头村,旅美华侨王广亮父子捐资440多万元,兴建教学楼、成立“广量教育基金”,不定期入校进行慈孝文化宣讲,30多年来福泽数以千计的乾明学子……

  有老一辈乡贤领头,青年企业家们也接续成为阳光公益岗的成员,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孝老爱亲活动。

  “新孝”少年 文化赓续

  走进掌起初级中学,主体教学楼外,“明礼、扬孝、敬廉、守信”的校训熠熠生辉;草坪内,每块文化石都刻录着礼孝文字;公告栏上,“十佳小孝星”的事迹吸引来往师生驻足……

  近年来,为践行“浙江有礼”省域文明实践品牌,引导未成年人传承优良品质,倡导时代新风,掌起镇结合不断推进“新礼孝”校园文化向纵深发展,打造全市孝德教育试点学校和慈孝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开设礼孝德育系列课程,培育出一大批明礼知理的“新孝”少年,以“学有优教”助力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加速落地。

  “礼孝畅通文化育人之路。”掌起初级中学副校长陈春亚介绍,学校开展礼孝文化节、“十佳小孝星”评选活动,组建礼孝志愿服务队,师生共编礼孝读本……让“孝”贯穿于学生学习、管理、生活各个环节,把校园建设成礼孝文化强大磁场。

  今年重阳节,全校师生开启爱心义卖,筹集千元善款用于购买水果、牛奶,由孩子们亲手送给镇上敬老院的长辈们。

  一朵鲜花装扮不出美丽春天,得益于新老掌起人接续耕耘,以慈孝浸润乡风,共同建造起掌起历久弥新的时代花园。


浙江老年报 浙江孝贤 a0008 千年古镇领跑慈孝接力 2023-12-15 浙江老年报2023-12-1500011;浙江老年报2023-12-1500015;浙江老年报2023-12-1500017;浙江老年报2023-12-1500008 2 2023年12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