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2版:新闻

竹夹麻袋加饭包

余姚老党员十余年守护“红色古道”

  本报记者 夏凌 通讯员 钟浩坚

  深秋初冬,宁波余姚市唐田村的高山古道已铺满了金黄,古道两旁的金钱松树林在阳光的笼罩下,令人流连忘返。几乎每天都有一个的瘦小身影在古道上来回:他一手提着蛇皮袋,一手拿着竹夹,反复捡拾着古道上的垃圾,给游客指路。

  他叫唐明芳,是村里的老党员,从村干部岗位退下来后,又在村里又做了10来年的护林员。如今72岁的他依旧在古道上义务巡逻。

  “红色古道”蕴藏鱼水情

  唐田村地处四明山脉高海拔山区,曾建立中共四明特别区委员会。抗战时期,村里的几条古道是浙东游击纵队进出四明山的主要通道,群众常在附近的半岭庵、凤仪亭等路亭里摆放茶水和干粮果蔬,方便战士们休息取用。战士们会把与食物等价值的钱物,压在路亭的石头下。

  唐明芳的父亲就在那时加入了党领导的民兵队伍。唐明芳一直牢记这段红色历史,对古道有着深厚的感情。

  网络时代的到来,让这座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唐田红村”逐渐走进人们视野,“红色古道”成为“网红”打卡地,一天最多有17000多人次客流量。旅游垃圾给自然生态带来了较大影响,森林的防火压力也随之增加。

  唐明芳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戴上“护林员”字样的红袖章,拿起清理工具,骑上三轮车,走进古道,开启志愿巡逻之旅。

  自带午饭巡逻十几公里

  “出门三条岭,饭包挂头颈”曾经是四明山未通公路前群众的日常,而今成了唐明芳的生活写照。

  每天清晨,唐明芳骑着电动三轮车往古道出发,除了将蛇皮袋、竹夹、抹布等工具装车上,他还会带上他的午饭包。他告诉记者,村里古道相连,共有十几公里,一走进去就要好几个小时,没法赶回去吃中饭。

  红马甲、红袖章是唐明芳巡逻古道的着装标配。“这样在劝导、帮助游客时,更有说服力。”唐明芳笑着说。

  古道中只有一段较为宽敞,唐明芳每次都会把车停在古道的一端,然后拿着清洁工具步行。见古道指示标牌蒙了灰,他就重新擦亮;遇见有游客乱丢杂物,他会上前劝导,并当即接过垃圾放在袋子中;看到山沟里的白色垃圾,他就下坡清理。在巡逻中,唐明芳还会留意是否有石阶松动,并查看村饮用水水库周边卫生、水位等情况,以便及时向村里反应。

  干净古道获点赞

  唐明芳特地向村里申请了几只垃圾桶,按照他的巡逻经验,放在游客比较集中的几个点位,他在巡逻时会顺路把垃圾桶里的垃圾收集带走。村党总支书记唐位波说,也许唐田村的古道不是最美的,但一定是最干净的。这也是村民和游客对古道的评价。

  如今,村里的不少党员也加入到古道巡逻中来。唐位波表示,守好红色文化是每位村民的责任,村里将不断扩大巡逻队伍,将红色文化与古道一起保护好。


浙江老年报 新闻 a0012 余姚老党员十余年守护“红色古道” 2023-12-01 浙江老年报2023-12-0100005 2 2023年12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