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40余位非遗传承人传播百余项民间手工艺
杭州“糖人鲁”做大甜蜜事业
本报记者 夏凌 通讯员 王丽娜
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非遗工作室里,一群身怀绝技的非遗传承人聚在一起,他们掌握着百余种传统民间手工艺。这些人都是鲁立清非遗工作室旗下的手艺人。
鲁立清是谁?他被大家尊称为“糖人鲁”,是糖塑、剪纸、拉洋片等三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早在1995年,就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颁发“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一眼定情”学吹糖
先要烫出两层水泡
鲁立清出生于中国杂技之乡,河北吴桥。1981年春节,电视上好似变戏法的吹糖人让鲁立清“一眼定情”。几番登门后,终于打动70多岁的糖人老先生——西泊庄糖人艺术的第三代传人杨宝坤,向他拜师学艺。
“吹糖人,最难在于烫手。鲁立清说,稍凉后便不好塑形。初学者总要先烫出一层泡,等好了后,再烫出一层泡,再康复,方可真正开始吹糖人。
学艺半年,鲁立清成功出师。他走街串巷,辗转多个城市,又相继掌握面塑、皮影戏、剪影等技艺。
1999年,鲁立清跟随河北当地文化团,来杭州宋城参加表演。从此,鲁立清留在了杭州。
拉起传承人队伍
传播百余种传统手工艺
2003年,河坊街面向全国招募有特色的民间艺人。数十位来自全国各地,擅长不同领域的民间艺人在此汇聚。鲁立清当选为河坊街民间艺人协会会长。
在上城区的支持下,鲁立清组建起“杭州市上城区匠心民艺文化传承发展中心”,邀请40余位民间艺人加入,他们掌握演绎类、互动类、传统美食类等上百项传统手工艺。
要做好非遗文化传承,除了会做,还要熟悉项目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发展过程,讲给百姓听。鲁立清说,现在,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宣讲资料和展示作品,经常性参加公益的非遗文化传承活动。
赋予作品内涵
带领全家一起做
其实,鲁立清一家三口都是远近闻名的手艺人,妻子王玉枝是面塑非遗文化传承人;儿子鲁兵是一名杂技演员,全家共精通20多门民间手艺。
“孜孜矻矻,精铸匠心,用心守护民间艺术的精彩”是鲁家的家训,全家都热衷于做公益,传播文化。
2004年,鲁立清在梅花碑社区成立“巧手工作室”,他带领全家无偿教青少年剪纸、面塑、竹编、皮影等民间工艺。
2021年,他又在小营党群服务中心成立“小营非遗活态馆”,除在馆内开展活动,还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地,传承非遗文化。
以一颗匠心,推动非遗文化传播,鲁立清还走到国外。“希望全社会有手艺的匠人们也能做好传承,这也是我们作为非遗文化传承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