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5版:浙里养俱乐部

面条之旅

  面条是我国最大众化的传统食品之一,历史久远。

  小时候吃面条,是要到机埠上轧的,往往是背个篓箕,里面放十来斤麦子。我身材矮小,经常走走停停,走个五里路光景。

  新鲜的麦子收起来,母亲叫我到机埠轧面条。我们村上没有这样的机器,是到城西村的谭家浜轧面条的。是怎样的机器,我已经记不清它的模样,只记得一头把麦子放进去,另一头就出来面条。刚出来的面条是湿的,用棒挂起来晾干。

  下面条是难得的好日子,尽管那时候猪肉是七毛六分一斤,但也吃不起,要等到过年时才有口福。更不要提海鲜面、排骨面、牛肉面……下面条的佐料都是自家腌的咸菜,有时候,面条里放点竹园里的鞭笋,那可是美味啊。一个字,鲜!连汤都喝下去。那时有时候会抓到田鸡、黄鳝、螃蟹等,村上也没有人家煮碗田鸡面来吃,更没有黄鳝面、螃蟹面等,那时候的人还不知道可以变花样来吃。

  现在要吃面,方便得很。桐乡的面店遍地开花,布满大街小巷,还延伸到农村。店名也各种各样,各具特色。有的是干挑面,有的专做羊肉面,有的以咸菜面起家。

  我喜欢吃面,经常光顾面店。老家旁边有一家炎炎面馆,生意红火,味道不错,通常是我一个人去。由于顾客很多,老板来不及招呼顾客。我径直走到菜单栏下,仔细挑选面条,酸汤牛肉面是我喜欢的,选定,大声报给店老板,因为老板在厨房里烧面条,隔着窗户说话。落座,打开手机,耐心等待。服务员快速端着我的酸汤牛肉面过来,一句不说,掏出微信二维码,我付好钱,她收起二维码塞进后面的裤兜里。我现在吃东西,把喜欢吃的先干掉,吃不掉的剩。牛肉大概有七八块,三下五除二,一下子就进了我的肚子里。

  面的记忆是柔顺的,是永不飘散的,也是延续的。在吃面的路上,越走越顺。 沈明仙


浙江老年报 浙里养俱乐部 a0015 面条之旅 2023-11-28 浙江老年报2023-11-2800014 2 2023年11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