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费出资修缮 宣讲红色故事
七旬老人坚守无名红军墓十七载
本报记者 王杭晨 通讯员 唐红飞
“93年前,这里曾发生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近日,丽水市遂昌县退休干部汪建民在牛头山天师殿附近的一座墓碑前,为当地党员干部宣讲浙西南红色革命故事。
牛头山位于遂昌县云峰街道,是遂昌、松阳、武义三县的交界地区。从2006年至今,在清明、冬至等时节,汪建民常常会来此地,在墓前缅怀逝者。
这是一座怎样的墓,让一位七旬老人寄托如此深切的哀思与敬仰?近日,汪建民向记者讲述背后离奇曲折、催人泪下的故事。
青山有幸埋忠骨
2006年5月,爱好摄影的汪建民来到牛头山天师殿附近采风,无意从当地一位名叫纪法根的80多岁长者口中得知,山上有一座红军墓。
红军墓怎么会在荒山野外?汪建民跟随老人花了近1个小时走到山顶,用手扒开草堆,从中显露出几块堆垒的石头。此时他有点不敢相信这就是红军墓。
“是的,是我奶奶和村民亲手掩埋的。”纪法根说,祖母每年都会上山祭扫,临终时,曾叮嘱他每年要为该红军墓扫墓。
带着疑问,汪建民找到县党史办进行查证。据《中共遂昌党史》记载,1930年9月13日,遂昌、宣平、松阳三县红军千余人在牛头山天堂村会师并举行武装誓师大会,遭到围剿。当地村民把这些无名烈士偷偷葬在山上,用石头堆砌成简单坟墓。
为无名烈士树墓碑
了解到这段悲壮的故事,汪建民对这些无名英雄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他暗下决心,要为这些先烈做点什么。
2006年11月,汪建民撰写纪念碑文,在天师殿旁树立自费刻字的牛头山红军武装暴动纪念碑,他想让所有人知道,这里曾经是红军浴血奋战的热土。
2013年冬至,汪建民决定出资修缮牛头山上的无名红军墓。设计墓碑、找大理石、刻字、树墓碑……他和附近的村民一起出力,2014年冬至,大家在此地举行墓碑安放仪式,祭拜英烈。
2020年10月,汪建民牵头组织牛头山红军武装暴动90周年纪念大会。当天,180余名退伍军人、附近村民聚集在一起,为先烈默哀,向历史致敬。
2021年11月,汪建民又出资雕塑一尊2米高的红军游击队战士雕像,并配合相关单位在牛头山上合适位置刻写红色标语,提醒游人饮水思源、勿忘历史。
制作党史宣教视频
17年来,汪建民致力于挖掘和弘扬牛头山红色革命文化,先后拍摄制作总长280多分钟的党史宣教视频,并上传至网络。截至目前,总浏览量超10万,引起许多社会人士的共同关注。他将这些有红色情怀的人聚集起来,建立“饮水思源 缅怀先烈”红色教育群,释放更多红色正能量。
经过他的不懈努力,2016年,遂昌县进行革命文物普查,将牛头山天师殿与红军墓同时列为遂昌革命文物遗址。从此,一批批游客上山祭扫和瞻仰,了解这段历史。
3年前,汪建民还找到《中共遂昌党史》中所记载的红军烈士郑世法的后人,他们泪眼婆娑:“我们终于有了可以祭拜的地方。”
如今,汪建民最大愿望就是早日建成纪念陵园,还原红军活动原貌,将相关史料进行保存展示,给后人一个缅怀教育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