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0版:新闻

湖州民间艺人摘得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大奖

许良国的三十余载泥塑人生

  见习记者 韩林园 通讯员 叶威

  日前,湖州市吴兴区埭溪镇民间艺术家许良国凭借《斗酒》荣获第161届法国巴黎国际艺术沙龙奖银奖。作品中一泥人高举酒杯满脸醉意,另一泥人手攥衣袖头部低垂,许良国采用夸张、幽默的塑造手法,将古代世俗中两位老者的喝酒姿态深度还原。

  在泥塑道路上执着跋涉30余载,许良国的得意之作还有很多。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优秀民间艺术人才、湖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许良国的作品大部分被收录在博物馆展出,其中《蚕花娘娘》等还荣获全国美展金奖。

  为一块泥赋予灵魂

  走进许良国5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玻璃展架内一排排造型迥异的泥塑作品映入眼帘:典雅端庄的四大美女、质朴敦厚的田间农夫……百余件小型作品形神各异,诉说着一段段故事。

  谈话间,许良国从架子上拿下一个泥人:龇牙咧嘴、抓耳挠腮,一只眼睛紧闭。作品名为《谁呢?》,下方配有一句文字:勿道远处无知己。许良国解释说这个人物感应到自己被远方的朋友念叨,他抓着耳朵在想到底是谁在念我?

  许良国认为,创作与构思是最核心的部分,将人物的特点融入作品中,原本普通的泥块便有了灵魂,形成“接地气”作品。

  泥塑人生 刻苦训练

  许良国从小爱画画。大人做面食,他也跟着捏面人,惟妙惟肖。他还经常将房前屋后的泥土作为原料捏个小动物。

  高中毕业后,许良国曾在剧团做布景舞美,还在印染厂做图案设计。一次,他得知附近一尊彩绘塑像需要修复,便毛遂自荐。经他手的塑像焕然一新,群众赞叹“天衣无缝”。从此许良国声名大振,走遍名山大川为各地做纪念像。

  泥塑的工序十分复杂,从准备稻草泥开始到立架、上泥、修光、补缝、封漆、上腻子直至打磨、勾底、沥粉、贴金,前后耗时少则几个月,长达两三年。

  在雕刻大型塑像时,许良国要将十几吨的泥一点点砌在雕像表面,一步步完善各部位的型体塑造,胳膊也因此落下病根。在小模型最难的塑造阶段,手指的力度掌控稍有偏差,泥块就不能成型,一切都要重头再来,为此他曾练习上千遍。

  90后新人传承技艺

  90后儿子许明笙从小也展露艺术天分,前几年,他和女友从中国美院毕业,两人放弃城市高薪工作,回乡承接大部分的泥塑工作,在色彩上更胜一筹。

  如今,61岁的许良国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他除了做好家庭传承,还热心公益事业,在湖州埭溪镇上强小学开设民间艺术泥塑传承班。此外,许良国还在村里自费修建雕塑园,埭溪镇乔盘山下的白居易像、凉亭牌楼等皆出自他手。

  “希望泥塑艺术能够一直传承下去。”许良国满怀期望。


浙江老年报 新闻 a0010 许良国的三十余载泥塑人生 2023-11-03 浙江老年报2023-11-0300005 2 2023年11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