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老人从“头”做起
万名长者重拾“精气神”
本报记者 孙磊 见习记者 赵培希
“我有一个朋友他叫李连春,是一名理发师,暑假的星期三他都会带我和几个哥哥去义剪。他免费给爷爷奶奶剪发,爷爷奶奶开心地对他竖起大拇指,李连春羞涩地笑了笑。他去过青墩、沈家墩、东舍墩……其实他是我的爸爸。”
这篇短文标题为《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作者是湖州市德清县钟管小学301班8岁的李沐阳。在他笔下善良又羞涩的父亲,固定在每周三闭店义剪,刚刚被评为第十二届“浙江孝贤”的孝贤人物。
七年服务万余人次
李连春生于1984年,原籍安徽宿州,当过5年空军地勤兵。2006年他退伍来到德清钟管镇,翌年开办理发店。有顾客问:“能上门帮老人理发吗?”李连春一口答应还不收费,他说:“谁家没有老人呢?”
一传十、十传百,请李连春上门的街坊越来越多。钟管镇的公益组织听说后,请他去养老院和村社邻里中心开展志愿服务。2017年起,他和团队每月都会去村社开展义剪两三次,一年走遍全镇20个行政村和社区,七年服务万余人次,理发店被评为“湖州公益小店”,他本人获评湖州市“优秀志愿者”、德清县“先锋老兵奖”等荣誉。
帮老人重拾“精气神”有意义
“最初有议论,说我出风头。”李连春笑着说,“想做点有意义的事,通过帮老人理发,让他们重拾‘精气神’。”
他慢慢懂得农村老人为啥理发难:一是行动不便,二是普遍节俭。他们会拿剪子或推子互相帮忙,为图省事还直接推个光头。
李连春会根据老人脸型、头型和身材进行发型设计,每逢周三义剪,大家就像过年一样热闹。
告诉孩子帮助别人是快乐
从2018年开始,李连春决定每周三闭店去义剪,“第一次闭店服务是我儿子两岁生日。帮助别人本身就是一种快乐,我想把这句话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孩子。”
闭店一天就意味着少了一天的营业额,李连春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但老顾客们总是担心他亏钱倒闭。大家都说,像他这样从不推销充值卡的理发师,实在稀罕。
面对锦旗和表彰,李连春由衷道:“能在德清扎根,是这片土地给我机会。有大家支持,理发店肯定不会倒闭,每周三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