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5版:银尚

心系家乡人“菜篮子”

退休仍奔忙于田间地头

  见习记者 韩林园

  通讯员 陈欣怡 范汪洋 曾林

  “如果没有张老的帮助,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近日,衢州市常山县67岁的农技专家张法全来到辉埠镇才里村,在村民朱大伯的蔬菜大棚里帮忙,朱大伯满心感激。

  朱大伯身患残疾,由于种植经验和技术的缺乏,他经营的蔬菜种植基地前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张法全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结对帮扶,从种植规划、挖沟搭棚、喷药施肥到采摘销售,全过程指导、全周期服务。

  “把脉”“问诊”“开药”,在“张医生”的治疗下,朱大伯的瓜菜长势变好,农场也顺利扭亏为盈,并带动周边5户村民实现就业。除了指导朱大伯之外,张法全也定期“出诊”隔壁的黄坞岭村,指导听力残疾人朱辉土开展蔬菜规模种植。

  1978年供职于县农业局蔬菜办,退休后依旧执着于蔬菜瓜果种植研究,45年来,张法全一心扑在农业领域。青丝变白发,不改的是“事农”的痴迷与执着,不变的是作为农业科技人员、心系村民“菜篮子”的责任担当。

  他是把学问做在田间大棚的“草根研究员”。1978年成为常山县农业局一名植保员后,张法全带着骨子里的那份执着,泡大棚、下菜地,在田地里摸爬滚打,从一名农业“新人”快速成长为农村实用型人才。

  没基础就买书看、没老师就自己学,张法全潜心农业技术研究,通过不断探索、反复实践,自学成为蔬菜领域的行家里手。他参与编写“浙江省标准化生产丛书”和《西瓜、甜瓜标准化生产技术》;他的“山地冬春甘蓝一夏秋黄瓜套种模式”“大棚小西瓜长季栽培技术”“大棚早苋菜一大棚丝瓜一大棚秋冬芹菜技术”三个套种模式被收录于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编写的《蔬菜高效种植模式集萃》;他撰写《大棚蔬菜生产新技术》《无公害大棚小西瓜》地方标准2部,累计发展小西瓜长季节栽培等示范基地30多个,示范面积6000多亩,获评国家高级技术职称。

  他是用技术助力山区县发展的“创新达人”。根据不同蔬菜幼苗对光照强度和光谱性质需求不同,张法全创新研发LED光源育苗技术,不仅改变传统落后的育苗方式,更帮助山区县农业生产突破“靠天吃饭”的局限,获国家“863”项目支持人、南京农业大学徐志纲教授大力点赞。

  衢州市农科院聘请张法全为特约研究员,上海光明农场等龙头企业聘请他为专家顾问,但张法全始终心系家乡村民的“菜篮子”“钱袋子”,他奔波乡镇西瓜一线讲解西瓜种植、栽培、管理技术,助力春耕实现开门红;他受聘为浙江艾佳果蔬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顾问,力推常山胡柚迈步国际,为“千万工程”出力、为乡村振兴添彩。

  土壤重茬导致病虫害、产量低,一直是困扰果蔬种植户的大难题。如今,张法全把“土壤重茬”作为主攻方向,专门租了2亩农田潜心钻研,已研究出西瓜等数种作物的“重茬”技术,通过控制地膜、湿度、温度等变量改良土壤性能,为果蔬种植业彻底破解土壤重茬难题带来全新可能,代表性研究成果《西瓜地重茬技术》成功入选衢州市银发专家精品课程。


浙江老年报 银尚 a0005 退休仍奔忙于田间地头 2023-09-05 浙江老年报2023-09-0500006 2 2023年09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