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扛大风和暴雨
亚运会火炬这样炼成
潮新闻 记者 张梦月 王波
贺元凯 何冬健 周逸
9月4日,杭州亚运会火炬交付仪式在宁波举行。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由相关浙企研发制造、无偿捐赠。
“‘薪火’的诞生,是浙江设计向浙江创造再向浙江制造的过程。我们主要承担后两项工作,将火炬的设计外观匹配自主研发的燃烧系统,实现整体外观不变更,保证设计效果和燃烧性能的可靠。”火炬制造技术团队负责人俞瑜说,为了扛住狂风、暴雨和各类特殊情况,团队运用了直喷火稳焰、密簇网燃烧、大孔导流防雨、双射流混合等技术。
火炬稳定燃烧,首要是防风。
当燃烧的火炬遇到大风时,火焰会缩回炬身内,这就要求在外围稳定的情况下,内部还要有一个稳焰结构,起到多重保障。
技术团队给火炬上了“多重保险”:采用了部分预混的燃烧,再加上钝体稳流和旋流稳流,通过“三重稳焰”来保障火炬防风。“等到人跑动、有风速时,火焰又能及时从炬身中喷出,保证不熄火。”
相比大风,大雨更具考验。
俞瑜说,他们采用大孔导流防雨技术,实现火炬在大暴雨情况下燃烧5分钟以上不熄灭。”
通俗点说,就是在火炬燃烧口,有个密簇网,分布了大小不等的孔。通过小孔防止雨水落下堵住喷嘴,通过大孔对雨水的导流,实现大雨状态下的稳定燃烧,提升防雨性能。
实验室建有专门的旋风台,模拟旋转风的条件,每一把火炬下线生产都会经过吹风装置,风速能达到20米/秒,经受住检验的合格产品才会进入交付环节。“薪火”能够实现在风速30米/秒(11级大风)和降雨量48毫米/小时(大雨级别)的状态下,持续燃烧且火种清晰可见,做到“风吹不熄,雨浇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