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不发作时很“放纵”
七旬老人出现极重度贫血
通讯员 黄思佳 麻可 张艳
本报记者 戴虹红
78岁的李大爷是有着15年痛风病史的老病号,平时每个月痛风会发作好几次,吃不消了就挂盐水或吃止痛药。可是一旦不痛了,李大爷就变得很“放纵”,也从来没有想过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近日,李大爷因消化道出血,被紧急送至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医生发现情况不对,立马将其转至风湿免疫科。
风湿免疫科主任戴巧定表示,李大爷平素用药极不规范,尿酸大于600微摩尔/升,痛风发作频次高,多关节可见大小不一的痛风石。同时,老人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近期因为痛风反复发作,他在当地医院住院进行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治疗,疼痛没有明显缓解,反而出现消化道出血。
“李大爷的大便始终呈现漆黑的柏油色,大便隐血试验为强阳性,血色素一度低至每升32克左右,属于极重度贫血。”戴巧定说,转至风湿免疫科时,李大爷已是面无血色,唇甲惨白,精神极度萎靡,反应迟钝,呈现失血性休克状态,病情十分危重。
戴巧定表示,当时患者因痛风疼痛剧烈,又存在消化道出血,并且合并肾功能衰竭,存在口服非甾体消炎药的禁忌症,只能考虑选择对肾功能影响较小的静脉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是,激素的副作用之一就是诱发或加重消化道出血,而患者疼痛的剧烈性,不得不让医生在消化道还在活动性出血的情况下使用大剂量激素治疗。
李大爷当时营养和免疫状态非常差,肺部炎症难以彻底控制,有合并感染风险,而使用激素更是其中一个危险因素。考虑到高龄患者的心脏功能,如通过静脉途径补充营养,也将面临挑战。综合多学科讨论意见,并与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后,风湿免疫科团队为李大爷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以降低尿酸和肌酐指标,控制关节疼痛,助力撤减激素。
经过一系列治疗,李大爷面色逐渐恢复,关节疼痛明显缓解。
该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徐丽萍提醒,痛风患者不要随意长疗程、超剂量使用激素及其他非正规厂家生产的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并且规范降尿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