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9版:关注

一年一度开学季

这所大学师生“隔辈亲”

  见习记者 张文利 通讯员 洪敏

  9月1日,又逢一年开学季。全国中小学校的教室里、操场上,朝气蓬勃的孩子们纷纷回归。与此同时,各地老干部大学(老年大学)也紧锣密鼓开学了:这里最年轻的学生也已过知天命的年纪,更年长的学员甚至迈过了古稀之年。他们为何而学?学到了什么?又给予旁人怎样的启迪?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旁观者清”,他们的老师最有体会。

  近日,本报记者来到杭州老干部大学,和即将开启新课程的三位90后年轻老师聊聊他们与学生的“隔辈亲”。

  24岁舞蹈老师:和阿姨们处成“姐妹”

  “姐姐们,准备一下,开始上课啦。”刘凯祺嘴里招呼的这群“姐姐”们,其实是一群55-69岁的中老年舞蹈学员,最大的学生比她年长45岁。

  “2022年以前,从来没想过我会带着一群阿姨们跳舞。”目前,1999年出生的杭州姑娘刘凯祺是杭州老干部大学最年轻的教师。从小痴迷舞蹈的她,大学一毕业就在良渚创立了属于自己的舞蹈工作室,已有200多位学员。

  老干部大学带有半公益性质,课时费相对较低,带教的学生年龄比小刘父母还大,真可谓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教“姐姐”们难不难?她笑了:“有时很费劲,有时很简单。”

  因为是老年学员,设计的动作既要好看优美,又要在她们的体能承受范围之内,往往一个动作要反复推敲。她仔细讲解示范每一个舞蹈动作的要领和技巧,抓住难点,耐心细致分解动作。同时每节课后都将所学的动作拍成小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以便学员们课后练习。

  让刘凯祺印象最深刻的学员是69岁的班长陈洁。“她是整个班里最年长的学生,上学期因为心脏病住院,落下了几节课,一直担心跟不上进度,病情稍有好转她就来上课了,当时手上还戴着住院手环,虽然不能跟着一起跳起来,还是旁听了全程。”学员的这份热爱让刘凯祺深深触动。

  在老干部大学,年龄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刘凯祺向记者展示着手机相册里的美好瞬间:课后,她会和“姐姐”们一起聚会、旅游,相约去庄园摘水果、拍美照,一起拍抖音……

  与每位“姐姐”学生相处的点滴,都是一页页的念想。刘凯祺说,跨越岁月鸿沟的两代人,一起享受生活、享受学习,她想永远留住这些美好时刻。

  29岁长笛老师:

  培养老人直播课接受度

  “2021年我从浙江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就在杭州老干部大学任教,差不多两年了。”来自辽宁鞍山的孟庆鹏告诉记者,学生时代他在杭州市退休人员管乐团上过课,算是积累了一些经验,当有朋友问及是否想到杭州老干部大学任教,孟庆鹏一口答应。

  在这里,他具有双重身份,一是教师,二是晚辈。面对长者,必须尊敬,爱护。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地自我定位呢?这是孟庆鹏一直思考的问题。

  孟庆鹏认识到,在保证教学态度认真、严谨的同时,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在多年与老年学员的接触中,孟庆鹏针对这一群体的特点,在讲解时语速会刻意放慢,并且重复、反复讲解。学习长笛需要手指灵活操作,而老年人在这方面相对欠缺,他便不厌其烦地一个个手把手练习,直到每个人都掌握。

  如何发挥年轻人优势,增加课堂趣味性,充分调动老年人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孟庆鹏一直在努力摸索的方向。

  去年,浙江音乐学院第五届国际室内乐音乐节邀请中央音乐学院老师开设大师班,机会难得,孟庆鹏灵机一动,带着长笛班的学员们一起连线课堂,与大师互动交流,开展了别开生面的线上课程。

  “老人们的热情和积极,真的超乎想象,每一次提问都会有良性的互动和讨论。”这堂课在孟庆鹏脑海中挥之不去,今年秋季新学期,他将开设直播课程,让校园之外的更多老人获益。

  “这里的学员让我想起老家的爷爷奶奶。”在祖辈身边长大的孟庆鹏感慨道,跨越1700多公里,如今他在老干部大学深刻感受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32岁健身操老师:

  用心克服学员畏难情绪

  “手抬高一点,腰部要用力……”健身操班的张东亚老师,硕士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他在老年学员眼里绝对是“明星”,大家都说,跟着张老师上课,几节课下来就能跳得有模有样了。

  来杭州老干部大学之前,张东亚在中国蹦床与技巧协会排舞分会工作,需要到街道和社区进行宣传培训,范围覆盖杭州几个主城区。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张东亚发现,关注健身操的群体居然大多数都是老年人。之后他来老干部大学上课,也算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

  “一套热身动作下来,有学员脸上已露出畏难情绪,我心里直打鼓,不知道能有几个人坚持下来?”提起第一次来老干部大学上课时的情形,张东亚依然记忆犹新,有的学员遇到有难度的动作,会不好意思跳,一到展示环节就躲到最后一排。

  为了让老年学员提高自信,张东亚下了不少功夫。

  有的学员听力不好、理解慢,他就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说、反复地讲;有的学员基础差,他就课下留出时间手把手地教,直至教会。因为他的认真负责,每次下课,总有几位舍不得走、还想吃点“小灶”的“留堂生”。

  “刚开始一节课40分钟,很多人要休息上两三次,现在已经能一口气坚持全程。”另外,他还发现,不少学员的体力和心肺功能都有所增强,如今一口气爬五层楼不在话下。

  “如果说小孩是一张白纸,那老年人就是一个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在日常教学中,我能从老年人身上汲取很多人生经验,全班都是我的老师。”张东亚认为,老年人来学习,往往不带着功利的目的,而是为了陶冶性情,这让他十分触动。

  “希望可以一直在老干部大学发光发热。”这位年轻人笑着如是说。


浙江老年报 关注 a0009 这所大学师生“隔辈亲” 2023-09-01 浙江老年报2023-09-0100009;浙江老年报2023-09-0100014;浙江老年报2023-09-0100015;浙江老年报2023-09-0100008;浙江老年报2023-09-0100007;浙江老年报2023-09-0100012 2 2023年09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