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月“爬格子” 半世纪时光记忆
小学生奶奶写出5万字“大部头”
本报讯(记者 夏凌 通讯员 陈武耀)86岁的张美春昨天拿到亲笔写下的回忆录《从沐马漕到横泾河》。翻着散发着墨香的书本,她兴奋地说,沐马漕是自己的出生地,横泾河是自己夫家所在地,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
上世纪30年代,张美春生于鄞县泗港沐马漕(今属宁波市鄞州区潘火街道)。当时农村,温饱都成问题,极少有条件让小孩读书。好在父母开明,送小美春上学识字,一直念到高小毕业。
老人在书中回忆:“正月里,马灯戏每天有好几班,上午下午不间断,非常热闹。戏班子唱了一曲后,照例手提大锣讨要年糕。种田老板也很爽气,会给很多,因此跑马灯的也十分乐意来,往往整个正月里都有戏看。”“到了种田的第一天‘开秧门’,家里会准备很多鱼肉给男人吃,有了力气好去干农活。”……
“还有头发兑针。过去老年妇女蓄长发,有‘绕绕头’发髻,每天梳头掉下来的头发,她们会放进墙角落里的竹箩里,日积月累。每当听到外面有货郎吆喝‘头发兑针’,妇人会去论价兑针,能得到几枚大小针就十分高兴。”回忆录里,钉碗的、打铁的、生铁补锅的、制蓑衣的……各类匠人隐现于烟火中。
8个多月她日日“爬格子”,晚上要是想起了什么,还会起床继续动笔。这份认真执着也打动了身边的人。子女帮她把文字输入电脑,找人排版成册、印刷成书,并馈赠亲友。独家记忆的回忆录已成为张美春家的“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