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抗洪抢险时
近日,多地洪灾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看着新闻镜头里的抗洪救灾场景,我的思绪回到了48年前,相同的季节,相同的抗灾。
1975年8月初,河南爆发洪灾,中原大地比邻鄂皖一带的广大地区许多村庄一夜之间被洪水淹没,有的县城也被冲刷得废墟一片。我们这批刚调防到豫东焦裕禄的故乡,连“窝”还没有完全安顿下来的江浙兵,就马不停蹄地沿着当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足迹,踏上了抗洪救灾的征程。
在这执行战备任务期间,我遵守部队规定,将自己多余的物品放入行李包,写上杭州家里的联系地址,交给留守的战友保管,特别是在周口地委食堂吃了称为“最后一餐”的晚饭后,觉得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气概。
到了灾区,站在高处的堤坝上放眼望去,原先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比我这一米八还高,玉米杆只有尖尖的叶端露在水面上,像刚插的稻秧,耕地边上高高的白杨树露出半截树干,还能确定这片“汪洋大海”是庄稼地。村庄都淹没在水中,堤坝上住满了人,还有不少人挤堆在房顶及树干上等待救援。
我们推着船只停在村边,游划到村庄树边,用漂浮着的木头或家具将房顶或树上的老人、小孩先救下来,转移到船上。奔流的洪水,还有不断漂流下来的死牲畜,给救援行动带来了很大困难。特别是从屋顶、树上抬下人时,水深站不稳,只能用手托举着,小心翼翼地划游到船上。被救的老人上船后,有的一把抱住我们,连连感谢,我们听着,心里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看着还有那么多待救的同胞,又义无反顾地投入战场。
看着电视镜头里那些在洪灾面前义无反顾、不畏艰险冲在第一线的解放军战士和干部群众,回想起自己当年相似的抗灾经历,我自豪我曾经为抗灾流了汗、出了力,情不自禁地举起手向他们致敬。 许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