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红:
百病不离痰瘀
祛痰瘀大于天
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的黄旭红被患者亲切地称为“黄药师”,她传承清代乾隆皇帝的御医黄元御的六气治法,立足脾胃中气,调理人体气机升降,强调体质调理及日常生活管理。
在杭州凤起路的良济和国医馆,黄旭红中医师的门诊总是格外忙。黄医师看病仔细,态度温和,碰到病人问询服药方面的细节,她会耐心手写;业余时间,她用心做科普,在“黄药师的中医师记录”微信公众号中有近百篇原创文章。
百病多不离痰湿瘀血
中医调理好能解决根本
高血压、甘油三酯高、血糖高、左右肺结节、乳腺结节、脂肪肝、肾结晶……70岁的陈阿姨第一次找到黄旭红时,体检报告单的箭头看得人发怵。黄旭红见她舌苔厚腻,舌底有淤血,辨证为肝郁脾虚,痰瘀互结,开了疏肝健脾和活血祛痰为主的中药方;同时劝她放松心情,不要纠结。陈阿姨按医嘱认真服药。一月后复诊,她高兴地告诉黄旭红,自己的睡眠和胃口都有了改善。7个月的中医调理,陈阿姨的血压血糖血脂都趋于正常。
肺癌后又发生脑转移,在脑瘤手术后,张女士开始失眠。黄旭红经过四诊合参分析,认为失眠原因是肝气郁,痰瘀重,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药调理,陈女士的体重回到了100多斤,睡眠也开始好转。晚上10点睡觉,中途醒来上一次厕所,马上又能睡着,一觉睡醒就6点。每天还要午睡半小时。服药的第四个月,视频那头的张女士看起来精神很不错,她笑眯眯地说:“除了头发还短,人家都看不出我是肿瘤病人。”
“痰湿体质主要由于过食肥甘厚味生冷之物引起,当然也和长期的生活习惯有关。”黄旭红说,中医讲“膏粱厚味生痰湿”,营养过剩,脾胃失和,酿生痰浊。现代人高发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以及胃脘胀满、大便不利等胃肠道疾病,甚至痤疮、脱发等症状,都与痰湿有关。
从中焦入手调脾胃
用药食同源食疗方
黄旭红5000多位微信好友中,九成是病人。“为病人排忧解难,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候。”很多人有这样的顾虑,中药喝久了容易喝坏肝肾。这一点,黄旭红很有自信:“我们流派从中焦脾胃入手,处方里面多数是调脾胃的药。考虑到慢性病人多需要较长时间的中医调理,我首先选择的是药食同源的中药,通过调理脾胃气机来解决根本问题,一般不会导致肝肾损伤。”
黄旭红说,现代人多寒湿体质,痰瘀夹杂,影响身体气血的流通,痰瘀重的人就是中医里说的积聚体质人群,严重了就是“三高”“四高”,凝固了就长出有形的东西,比如各类结石、结节、囊肿、息肉、肿瘤。气滞运行不畅,会导致水液代谢问题,造成痰湿水饮,遇上热生痰,遇下寒生瘀血。痰瘀停留在哪,哪就有问题。
中医里面还有一句话: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所以,健脾祛湿,除了中医调理,还要注意少吃生冷油腻甜品,不暴饮暴食,做好日常的饮食管理,每天适度锻炼,只有脾强大了,才能真正拔掉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