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8版:新闻

全省首例红树林蓝碳交易落地苍南

老渔民从“林下经济”闯出新天地

  本报讯(记者 王杭晨)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如何开发红树林的生态价值?近日,浙江省首例红树林碳汇交易在苍南县落地。苍南县沿浦镇人民政府和远景(苍南)新能源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进行了一次非常新鲜的转让:转让内容为沿浦湾红树林10年碳汇总量。

  原来,红树林能够捕获与储存大量二氧化碳并永久埋藏在沉积物里,是地球上固碳效率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蓝碳(海洋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地老渔民们告诉记者,助力完成此次红树林碳汇交易的是苍南县沿浦镇老农技员陈诗凯,“这些年他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心血。”

  记者走进沿浦镇,看到上千亩红树林随风舞动,一片生机盎然,为海岸线筑起一道景色宜人的绿色堤坝。68岁的渔民老林透露,早在20世纪60年代,这里曾建成约0.07平方公里的红树林。后来红树林湿地逐步被养殖塘取代,滩涂生态环境处于严重退化状态,养殖业也面临严峻困境,迫切需要开展整治工作。

  2015年起,为修复沿浦湾海洋生态,在浙江海洋大学教授的提议和指导下,陈诗凯选择种植较为抗旱的红树林品种“秋茄”,经受几轮极端天气考验,沿浦湾种植的红树林仍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这也为之后的规模化种植打下基础。

  不过,相比于选种等科学问题,改变村民的观念更难。渔民们祖祖辈辈靠着浅海滩涂养殖生存。收回滩涂,那就是断了生路。

  渔民老林回忆说,一些不支持的人,后来看到红树林种植前后对比宣传,又发现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慢慢也就打消了顾虑。

  2016年,陈诗凯带领大家在沿浦湾种下0.5平方公里红树林。随后,又在沿浦湾东侧养殖塘的防潮堤镇压层外侧开展红树林种植行动,新种植红树林1平方公里,并构筑滨海管护廊道约4000米,形成红树林湿地。当地建立管护团队,分别组织实施幼苗保护、互花米草清除、病害防治、垃圾清理、及时补苗等工作。

  “要保护红树林,也要保障我们这些老渔民的生计,陈诗凯想了很多办法。”老林说,他提出发展“林下经济”,首推“五个千亩”建设,即建设千亩滩涂大型底栖生物增殖与开发利用基地、建设千亩蛏子与泥螺苗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千亩海蜈蚣粗放化增殖与有序采捕基地、建设千亩弱碱地稻蟹生态混养基地、建设千亩紫菜海带全产业链养殖基地。

  “这些设想,都是我们闻所未闻的,事实证明很管用、很靠谱。”老林感慨道,陈诗凯的思路很新、点子很活,有效提高红树林区生物多样性,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同时也反哺了养殖品质,实现互惠双赢。

  相信在未来,红树林的活力还将沿着海湾继续舒展。


浙江老年报 新闻 a0008 老渔民从“林下经济”闯出新天地 2023-07-14 浙江老年报2023-07-1400005 2 2023年07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