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叶子变金山
见习记者 张文利 赵培希 通讯员 张婷
嫩茶重搅绿,新酒略炊醅。
七月,我们从杭州北行约百公里,来到安吉,绿影婆娑中,暑意渐消。站在茶园高处极目远眺,溪龙乡黄杜村的数万亩茶园绵延不绝,满目苍翠尽收眼底。
走进溪龙仙子茶博馆展厅,我们见到了溪龙乡女子茶叶合作社社长、55岁的宋昌美,她笑盈盈地递上两杯新沏的白茶。
“这可是黄杜村的‘金叶子’。”果然如宋昌美所言,杯中嫩绿滋味鲜甜、回甘生津。“你们从杭州来,西湖龙井名闻天下,安吉白茶也很厉害呢。村里白茶产值超7.7亿元,人均年收入超7万元,乡下有别墅、城里有洋房,有人还在海南买了过冬房……”宋昌美晾晒“家底”,自豪不已。
呼吸着满屋茶香,时间仿佛穿梭至2003年4月9日。根据《浙江日报》报道,那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溪龙乡的无公害白茶基地调研时,称赞这里山清水秀,植被相连,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推进生态县建设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这番亲切鼓励仿佛至今回响在小山村,滋润着宋昌美们的心田。
首次调研指明路
穷村如今响当当
信步于茶园绿道,一块刻着“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石碑矗立在观景平台上,不断有游客停下脚步、合影留念。在盎然绿意间,这10个大字被映衬得愈发鲜红。
望着石碑上的字,宋昌美思绪被拉回到30年前。当时,黄杜村还是山沟沟里籍籍无名的贫困村。直到1995年,茶叶科研部门在安吉大溪的一处高山上发现一株野生白茶,并成功通过技术实现“下山”。调研同时发现,溪龙乡的土质、气候、海拔等适宜白茶生长,建议当地政府推广种植。
27岁的宋昌美在周遭一片质疑和观望中,以大无畏的试错精神,试水白茶种植。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