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览网络 纵观线下
爱国主义教育焕发新活力
本报记者 孙磊
对于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少年,可否在升学、入职、晋升时适当给予加分?能不能在网络游戏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元宇宙”中是否也有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席之地?
正公开征集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在这个夏天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这一法律出台后,将对我们的生活、教育产生哪些根本性的影响?为此,本报记者采访浙江省文化宣传部门、杭州市政府咨询委员会、省市法律界及数字经济界的相关专家,探讨这个与你我息息相关的重要话题。
诗心蕴含“中国心”
草案第二十九条提及: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出版单位等应创新宣传报道方式,生动讲好爱国故事。论及这一条时,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文明办调研员朱庆文问记者:“你关注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吗?这个现象级文化节目,就是一场受众基础广泛、社会效益绝佳的爱国主义教育。”
朱庆文曾有3年时间负责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工作,长期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的他,对《中国诗词大会》的几位冠军印象十分深刻:有杭州快递小哥雷海为,出名后婉拒高薪,去成都一家教培机构当老师,专门教授古诗词;有上海才女武亦姝,后来考入清华大学深造。
他认为,这些青年人展现出来的求知若渴、自强不息,正是万千中国人的美好品格之一。“因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他们在央视舞台上如此闪光出彩,这对全国青少年都具有极大的提振作用。夺冠了,能否在升学、晋升时加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个人都收获了成长。”朱庆文如是说。
“其实,通过吟诗作赋表达拳拳爱国之心,乃是自古以来国人的首选。”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执行会长周进笑着拿出一册《百年党旗红诗词楹联作品集》,这份刊物囊括了浙江百个红色教育基地,并附上国家、省市各级诗联组织成员的怀古咏今之作,令人耳目一新。他表示:“草案第三十三条提及,鼓励创作爱国主义题材的文艺作品。我想,为红色遗存赋兴,在之江大地上诗意地栖居,正是当代人对‘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最浪漫注脚。”
占领网络游戏新阵地
不少人都注意到,草案第三十条规定: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制作、传播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网络信息,开发、运用新平台新技术新产品,生动开展网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这引发了一场争论:爱国主义教育能否在网络游戏中开展?
浙江泽大(义乌)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汪宝琳持反对意见:“我不提倡以网络游戏接入爱国主义教育。”他认为,网络游戏通常是纯粹的娱乐,以竞争输赢为目的,在乎的是“我赢了谁、得了多少积分”;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人们分清楚“该不该战、为谁而战”,哪些事可以做、值得做、应该做,具备价值判断,讲究道义二字。
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副会长、计算机专家郭星明存在一种担心:“在网游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那么游戏的底层逻辑该怎么设计?如果把严肃的价值判断设计成为一个个通关加码,那么是否意味着爱国主义教育也走向了‘被娱乐’的歧途?”
杭州市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郭泰鸿向记者举出一个数据:2022年,我国游戏用户规模已达6.64亿人,其中青少年占大部分。他认为:“年轻人在哪里,爱国主义教育就必须普及到哪里,不能把要不要搞教育和怎么搞教育混为一谈,2014年国内就有红军题材网游《万里长征》了。”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原二级调研员甘宏德主张:如果说网络游戏是面向青少年必不可少的对话渠道,不妨通过“支部建在网游上”的方式,开发人民战争游戏模板,设立政委、党代表角色,牢固树立“为人民解放而战斗”观点,设置封闭式通关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激发游戏者的爱国精神。
“元宇宙”里构建爱国场景
当前,“元宇宙”是个热门话题,浙江大学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蒋亚洪打定主意:要在“元宇宙”里开发和爱国主义教育直接关联的“数字人”。
这位曾经荣获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优秀创业留学人员嘉奖的资深程序员,眉飞色舞地向记者描述令人振奋的运用场景:“在杭州亚运会召开期间,给来自各国的运动员拍摄专属‘数字人’,利用特效为他们的‘数字人’制作游杭州视频,比如像哈利波特那样骑着扫把逛西湖,在西湖边打太极,一定会引发人们的关注。”
蒋亚洪坚持一点: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必然具备极强的感染力、传播力。虽然长期国外工作与学习,但蒋亚洪一颗中华赤子心始终炽热。在美期间他与朋友合作创办“希望中文学校”并担任校长,努力帮助在美国的华裔儿童学习中国文化、知晓来时路。1997年,蒋亚洪还创办了一份简体中文报纸,在拥有20多万华人的社区中,这份报纸的发行量稳定在2.5万份,实属不易。
“这些年,我左手构筑0和1的世界,右手办学校办报纸,我想,无论是虚拟世界还是实体阵地,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大有可为、可期可待的。”蒋亚洪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