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3版:健康

“彩虹奶奶”分享“重生”喜悦

全省年龄最大“换心人”三岁了

  本报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王蕊 胡枭峰 郑骏楠

  “我马上3岁了,每天步行5000步,适当做一些家务,比大多数的‘80后’都要有活力。”近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届“心友会”上,81岁的缪彩虹作为浙江年龄最大“换心人”和大家分享她的喜悦,一字一句,给病友们带来巨大鼓励。缪彩虹被医护亲切地称为“彩虹奶奶”。

  缪彩虹是一名退休教师,患病前,在亲友眼中,她热爱旅游、乐观开朗。然而在2020年,孙子参加高考前两天,缪彩虹发生意外。为了支持孙子备考,那天她特地早起准备去买菜。“当时起来就觉得有点胸闷,浑身没力气。”缪彩虹回忆。

  家人见状,赶紧拨打120把她送往就近医院。血管造影显示,老人冠脉前降支80%至85%堵塞。虽然马上做了急诊手术,植入支架,但因冠心病导致严重心衰,术后,缪彩虹病情危重,不得不用上体外膜肺氧合(ECMO)。

  经多方面评估,专家认为,心脏移植或许能为老人拼出一条生路。随后,缪彩虹转院到浙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整个手术用时9小时,在重症监护室住了40天后,意识清晰的缪彩虹转至普通病房。

  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心友会”上,还有50多位和缪彩虹一样的“换心人”分享“重生”经历。

  “这两天,我们集中为这批患者进行心超检查,结果显示大家的心功能都维持良好。”浙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赵海格说。

  浙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马量介绍,目前我国约有2000万心衰患者,其中5%发展为终末期心衰,多以心功能衰竭、心脏射血分数低为主要表现,无法用药物或普通外科手术解决病情,包括心肌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等,如病情控制不稳定,都可能发展至终末期心脏病。

  随着技术发展,心脏移植手术和人工心脏手术为这类患者带来新希望。举办此次心友会,也是希望通过日常护理知识宣教、用药指导等,进一步巩固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浙大一院于1998年成功完成首例心脏移植,目前共完成心脏移植超150例,患者术后存活时间长,年移植数量全省第一、全国前五。

  近年来,依托浙大一院强大的综合实力以及移植技术,心脏大血管外科大力开展危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移植手术治疗,自2019年至今,共完成38例ECMO桥接心脏移植术,占同期所有心脏移植总数的1/3左右。特别是近两年来,ECMO桥接心脏移植1年生存率已接近8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浙江老年报 健康 a0013 全省年龄最大“换心人”三岁了 2023-07-07 浙江老年报2023-07-0700005 2 2023年07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