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解决546件小区难题
她的7本笔记是解题“宝典”
本报记者 夏凌
通讯员 尹时伟
“有业主反映,楼上租客每天夜里11时30分后回来,严重影响自己休息,已患轻度抑郁。”晚上8时,宁波市镇海区辰丽阳小区灯火通明,66岁的陆仙芬才吃过晚饭,她翻开笔记本记录今天刚收到的的居民诉求。
这本页角已有点卷翘的笔记本,是陆仙芬的“工具书”,也是小区居民眼中的“宝典”,里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大家的急难愁盼。这样的笔记本陆仙芬有7本,见证她为小区居民解决的546件难事。
忘了居民托办的事
从此都用笔记下来
2015年,已退休的陆仙芬成为芳辰丽阳小区居的业委会党支部书记。为万人小区“当家”,陆仙芬感觉责任重大。
2016年某日,一居民路上遇见陆仙芬,问她:“陆主任,上次我托你办的事什么时候能解决啊?”陆仙芬这才想起,3天前这人确实向她反映了电线外挂给电瓶车充电的情况,但自己这两天事情一多就给忘了。
“难为情啊。”陆仙芬如今回忆起来,仍觉不好意思。之后,每每碰到居民前来反映问题,她都拿笔把每项诉求记录下来,时间、地点、事件,处理经过以及居民反馈,事无巨细,样样不落。
成了小区居民“屋里厢人”
笔记本里全是任务清单
陆仙芬的笔记一记就是7年,这7本笔记本里的每一条诉求都被她列为任务清单的内容。
担任业委会主任后,陆仙芬更忙了。小区里的住户只要有事,他们都会找“陆主任”。
陆仙芬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得台风“烟花”来袭时,她检查完易积水点位后,翻阅笔记本才发现,有户老人家里只剩下一株白菜,于是立即回去拿了些菜就往老人家赶,过路口时,被大风接连吹回来三次,最后抱着大树才稳住。
“还好最后把菜送到了老人家。”陆仙芬说。
一件件、一桩桩,在小区居民心里,陆仙芬不是单纯的“主任”,而是真正用心帮自己解决难题的“屋里厢人”。
每月一次“业主接待日”
民情民意记在本子里
每月第一个周六是小区的“业主接待日”。这一天,陆仙芬会与物业、社区、业委会等多方代表一起静候业主们的诉求,帮其解决。
一次,有居民反应楼上生活噪音太大,影响自己生活。
陆仙芬在本子上记下后,思考再三,决定给楼上居民送软底拖鞋,能消除些噪声。真心换来真诚,居民看到送上门的拖鞋,十分感动,主动下楼道歉。
在陆仙芬的倡议牵头下,小区还组建了一支志愿者队伍,为居民送服务。目前,志愿服务队有志愿者200余名,许多都是奔着对陆主任的信任去的。
7本笔记本既是陆仙芬的工具书,也见证了她为民服务的情怀。她说:“最难做的工作是围绕人的工作,笔记本虽不起眼但帮了我大忙,让我无愧于居民对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