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摆渡人” 重塑幸福人生
本报讯(徐小翔 通讯员 马华君 王屹峰)81岁的董祖尧(化名)是一位“造口人”,3年前因为直肠癌,做了肛门切除手术,腹部处永远保留了一个造口。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省肿瘤医院的关爱“造口人”志愿服务,病友们现身说法分享经历,将他从消沉中“摆渡”出来。渐渐地,董祖尧熟练地学会了护理造口,慢慢走出阴霾。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40多位与老董一样的“造口人”聚在一起,这里正在举行医院造口俱乐部活动。
“92%的患者对造口有恐惧感,51%的人拒绝行造口手术,其中有23.8%造口人具有高水平病耻感,视自己为残疾人。”省肿瘤医院外科科护士长、国际造口治疗师谢玲女说,造口患者在手术后,需要尽快动手护理造口,出院后,还要能尽快回归正常生活。而造口志愿者在这个时候出现现身说法,为新病友疏通心理,让他们消除顾虑,缓解焦虑情绪。
省肿瘤医院早在2000年就成立造口俱乐部,还在全省最早推出造口志愿者服务,团队里有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会为患者提供帮助,也创造条件让患者互助。目前,累计志愿服务15000多小时,惠及造口患者10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