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2版:养生

此时节重点关注祛除湿热

饮食五不宜 警惕四情况

  此时节,天气湿热,人们容易出现口黏口苦、两胁不适、小便黄赤等湿热症状。由于湿邪是很多常见疾病的根源,所以祛除湿热是这一时节的养生要点。

  湿气重尤其要注意饮食

  含糖多的食物。中医讲甘入脾,虽能补脾益气,但同时也会助湿。含糖量高、含淀粉类多的食物对于有湿气的人来说,不适合多吃。

  生冷食物。中医讲“寒凉伤脾”,伤脾后,脾的运化功能减弱,也容易促进湿气生成。除冰啤酒、冷饮等,凉拌生吃的蔬菜也会生湿,对阳气旺盛、身体强壮的人来说,生吃果蔬并不会受到影响。但本身就有脾胃虚弱问题的人,蔬菜最好做熟再吃。

  煎炸、油腻食物。这类食物虽然好吃,但比较油腻、不好消化,吃多了容易加重脾胃负担、促进湿热之邪生成。

  辛辣食物。辣椒味辛,有温散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让人发汗祛湿,对祛除寒湿之邪很有好处,但这里一定要强调的就是适量。辛辣吃太多会生内热,不但无法祛除湿气,热邪与湿邪互结,人就容易生病。尤其是对于本身湿热就重的人而言,吃辣椒不仅会加重湿气,还会出现喉咙痛、口腔溃疡等。

  补药。虽有补虚之效,但使用起来也有各种条件限制。过度进补或随意服用补药,非但不能让补药发挥作用,还可能会破坏脾胃功能,反而可能导致内湿加重。比如很多人都爱吃的阿胶就属于比较滋腻的一款中药,对于气血虚弱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但对于本就湿气较重或脾胃虚弱的人来说,随意服用阿胶可能会有滋腻碍胃、生湿之弊。所以,补药也不能乱吃,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

  出现四个情况要警惕

  睡不够。从中医角度来说,睡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睡好觉,也能让身体更轻盈。建议每天晚上最晚也要在11时前就睡觉,每天增加一些运动会让睡眠质量更高。

  运动少。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大的表现。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身体还可能出现疾病。适当运动,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进身体器官协调运作,加速“排湿”。

  老坐着。久坐会使人的脑供血不足,导致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加重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还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头疼、头晕。

  不通风。一些生活细节,也会导致周围环境和身体里的湿气加重。比如,喜欢坐在地板上玩耍、长时间处在密闭房间里等。建议大家平时要适当开窗透气,特别是房间内潮气重时。

  ___________/ 祛湿药膳 /

  赤小豆鲫鱼冬瓜汤

  材料:赤小豆30克,冬瓜100克,鲫鱼一条,生姜50克。

  做法:将鲫鱼放在锅中煎至两面微黄泛香,再加入洗净的赤小豆、生姜和切块的冬瓜加水8碗煮至3碗饮汤。

  适合人群:赤小豆性平、味甘,能利湿消肿。除了用于煲汤,还可用于煮饭、煮粥或磨成粉做成各种糕团面点的馅料,美味可口。适用于四肢沉重乏力者,如果见双下肢浮肿者尤佳。

  芡实淮山粥

  材料:芡实30克,淮山60克,薏米30克,加大米80克煮粥。

  做法: 将上述材料洗净,加入10碗水熬至米熟粥成。

  适合人群:老人、小孩见食欲不振、腹胀、夜尿频数者。

  据广东中医药、《羊城晚报》等


浙江老年报 养生 a0012 饮食五不宜 警惕四情况 2023-05-23 浙江老年报2023-05-2300005 2 2023年05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