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后多喝水?
5点教你正确喝水
感冒了,身边人常这样建议,“要多喝水才能好得快”。但很多流行病学专家指出,感冒时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喝水,反而可能造成身体脱水。
感冒时,人体会通过发烧来对抗病毒,这个过程会使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同时也会带走钠、钾等电解质成分。这时如果只是大量补充白开水,会将体内钠、钾等电解质元素冲淡。此时,大脑会自动发出信号,通过尿液、汗液等方式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以满足体内电解质浓度平衡的需要。这就是医学上所谓的“自发性脱水”。
所以,感冒不能一味地大量喝水,在喝水的同时,还要补充足够的电解质,才能帮助缓解感冒症状。
正确喝水记住这5点:
一、不要等口渴了才喝。当我们口渴时,身体内的水分丢失已有1%-2%,这个时候人体已缺水。
二、水温在35℃-40℃最适宜。因为这与人体内的温度相接近,可以让胃肠道更舒适。
三、小口慢喝,别大口猛灌。一次性大量饮水会加重胃肠负担。建议的饮水方式是少量多次,把每天饮水总量分配在一天中喝,每次200毫升左右。
四、千万别用饮料代替水。过量喝含糖饮料易导致肥胖,进而带来更多的健康问题,还不利于牙齿健康。
五、天热也尽量少喝冰水水。低温的水会使冠状动脉遇冷收缩,影响心脏的工作,不利于血液循环。
据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