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号宽行距 听声音看视频
老人需要专属读物
本报记者 张伟群 实习生 徐静怡
“最是书香能致远,银龄悦读伴人生。”4月24日下午,“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银龄阅读论坛”在杭州举行,老年人阅读问题成为焦点。
“阅读是老年人精神生命的有效支撑。”现场,主题出版发展研究院院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出版研究院院长韩建民介绍,他们专门开展了关于老年人阅读的课题研究,并分享了研究成果。
老年人正在读什么
调查发现,65%的男性老年读者最喜欢阅读时事政治类信息,66%的女性老年读者最喜欢阅读健康养生类信息。电视、手机成为老年人最主要的阅读终端。在家庭中,老年人读物主要来自于子女和晚辈的藏书,他们的自有读物排在最后一位。学历越高的老人,越认为适合老年人阅读的读物太少。
老年人想要读什么
韩建民分享的研究成果显示,这一群体偏向实用类、文艺类读物,强调功能性和趣味性。他们喜欢轻薄短小的画册,以便携性应对阅读精力下降的现实。“字号放大”是老年人最主要的诉求,“有声书、视频书”的需求也很高。
老年人的阅读需求能得到满足吗?多位专家都认为,阅读市场对老年人并不友好,数字阅读信息真假难辨,纸质书的字号、行距等适老化设计不足。老年人迫切需要一个固定的公共阅读空间,环境要安静、楼层要低,地板不能太滑,要有随手可取的放大镜或老花镜,能够帮老人找书、讲解。
但调查显示,老年阅读配套设施服务不够健全,有63.66%的老年人表示“几乎不去公共阅读场所”。
怎样让老人读到好书
中宣部原副秘书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认为,要为老年人量身定制读物,字号得变大、行距得变宽,多做轻便小册子。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银龄书院项目办公室主任薛晓萍提到银龄书院坚持17年的“陪伴式”服务:建起多个阅读“班级群”,清晨由各志愿者发放录制成有声书的“早安卡”,晚上各群巡视员温馨提示学员按时休息;每周有小结,每月有联席会,还以讲座、展览、朗诵、座谈、农耕体验等形式举办主题阅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