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级台阶他走了54年
玉环81岁党员坚守“无名墓”
本报讯(记者 王杭晨 通讯员 周子凝)昨天,阳光和煦,清风徐徐。玉环市清港镇台山村潘心元烈士墓前,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表情肃穆地站立着。他是81岁的老党员王保头。
“这几天,扫墓的人密集起来,我有空就会来山头转转,清理杂草树枝。”王保头说,守护这座墓碑,是他一辈子的使命。
从山脚下至墓碑,一共159级台阶。这条数百米的山道,王保头已走了54年。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潘心元烈士墓曾是一座无名墓。从王保头记事起,就常听村里人讲起:“墓里的是潘先生,他有恩于我们台山人。”“他曾在村里办夜校,教大家识字。”
稍大些,他跟着父亲下地干活。劳动间隙,父亲时常神情严肃地说:“墓里这位潘先生是‘湖南爷’,不要忘记他对我们的恩情,要好好保护这方墓。”
成年后,王保头当了4年兵,军旅生涯使得他对“潘先生”的敬仰有增无减。
1969年,退伍回乡时,王保头路过无名墓地。他至今记得那一幕:“当时,这儿比较荒凉,杂草丛生,我见到后,心里不是滋味。”
想到父亲当初的话,王保头鼻子一酸、心一横,义务包揽下无名墓管理、清扫工作。
1978年,王保头被分配至海山乡政府工作。此后,他入了党,奔波于干江、海山与台山村三地。只要休息回乡,他就会上山打扫这座墓。
他始终坚信,英雄不该被埋没。工作之余,他四处寻访考证“潘先生”真实身份,足迹遍布整个玉环。
1985年,王保头从一位蒋姓老人那得知,“潘先生”名叫“潘心殷”。后经多方考证,他才晓得,因发音导致误传,“潘先生”应叫“潘心元”,原籍湖南,是一名红军战士。
1994年,经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认定,清港镇台山村的无名墓为潘心元烈士墓。
也正是从1994年起,王保头正式担任烈士墓的义务讲解员。
他把《潘心元英雄传》读得滚瓜烂熟,并结合身边村民口述,把烈士的故事讲解得浅显易懂。
每到清明节、建军节、建党节、国庆节等,王保头会早早穿戴整齐,前往烈士墓做准备工作。
一场完整讲解需要1个小时。来访游客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讲约10场次。但王保头甘之如饴。
王保头的精神感染了年轻一辈。在清港镇政府工作的林烨,成了老人的徒弟之一。她感慨道:“从读小学起,我就听王老师讲解烈士事迹,他的讲解非常生动,很接地气。今后,我们会把烈士的故事讲好讲透,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